小狗有人心,有人性,讓人見識到眾生有情有義和薄情寡義的一面。圖/吳奕璠
文/林少雯
小狗有人心,有人性,讓人見識到眾生有情有義和薄情寡義的一面。
故事出自《警心錄》,原文只有簡單幾句:「黃琛甫,新昌人,有牝犬,為邏卒所食,棄骨屏處,其子含之瘞諸野。」
新昌地方有一位名叫黃琛甫的人士,家中養了一條母犬,這隻母犬被巡邏的士兵捉住,並宰殺烹而食之,將吃剩的屍骨丟棄在隱蔽處。
母犬被宰殺的當下,小狗目睹這殘酷的一幕。讀到這裡,心都糾結了,小狗親眼見到母親被殺,情何以堪啊!幸好這些貪口腹之欲的兵卒,放過小狗一條小命。小狗含悲忍淚的將媽媽的遺骨銜起來,跑到郊外去埋葬。
清朝官員李斯義讀了這則故事,感動於小狗的孝心情義。他說:「世有殮而不葬,待其富貴擇佳阡。因循歲月,家計蕭條,卒至欲葬而不能者,皆棄骨也。」意思是說,世間有些人,在親人亡故後,只將屍骨入殮而不埋葬,留待將來富貴了再擇地而葬。因循歲月,一拖再拖,依然沒錢安葬親人,最後只好將親人的遺骨丟棄。有詩頌曰:
狺狺何事意倉皇,含骨逡巡古道旁;
過客爭詢埋母處,野風吹遍土花香。
小狗的吠叫聲聽起來多麼倉皇不安,牠含著母親的遺骨,在古道旁為母埋骨。後來經過古道的人,爭相詢問小狗葬母的地方。此時原野吹過的風,香聞十里,花香遍地。
亡者最大,親人亡故後應及早讓他入土為安才是。現今社會中也有親屬子女有私心,希望藉親人入土的風水和吉日,讓自己往後大富大貴。風水師很難挑到一個對人人都有利的好日子,因此親人也難以入土為安。
這種事自古以來比比皆是,古人說,父母亡故,身為子女的沒有回來奔喪,簡直不配做為一個人。何況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讓父母不能入土為安,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