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導,因全球現有疫苗短缺,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國家阿根廷、玻利維亞、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拉圭和委內瑞拉已批准使用俄國疫苗。另一些國家正請求授權製造俄國疫苗,或接納中國大陸疫苗。
論地緣政治,拉美位處美國後院,但美國疫苗優先分配給美國人接種;阿根庭官員說,與莫斯科的談判比與輝瑞的談判更容易。哥倫比亞是美國最親密的拉美地區盟友,執政黨右翼成員公開批評俄國總統普亭干涉拉美國家事務,兩個多月前還曾驅逐兩名俄國外交官;但哥國執政當局決定與俄國談判,採購俄製疫苗,並表明防疫要放下意識形態。俄羅斯駐哥國的外交官受訪時說,驅逐俄國外交官不影響兩國間的疫苗談判;哥國學者也評論稱讚俄國很務實。
國際間早有共識,防疫只有共好,難有獨好;所以才會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疫苗實施計畫」(COVAX),從有能力生產疫苗的國家中取得定額疫苗,分配給有緊急需求的國家。當普世多國皆有克制病毒的防護力後,才有望恢復商貿以振興經濟。
目前全球已有近六十個國家的人民開始接種新冠疫苗。鄰接台灣的大陸、港、澳、日本,與台灣互動多的歐美國家,乃至印尼都有疫苗可用。當台灣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醫護確診病例,爆發院內及社區傳染時,印尼已於今年一月中起,為醫療體系人員接種疫苗;二月中旬再開始第二階段疫苗接種,對象包括公務員、警察、市場商販、教師等須經常接觸人群者,及年長者。
從防疫結果論,台灣在封境、人民戴口罩方面有成效,病毒傳播未如歐美、拉美、印尼等國家嚴重;可是在疫後恢復生計動能所需的普遍接種疫苗業務上,台灣比印尼還慢,孰令致之?
從取得疫苗的方法論分析,不難看出台灣有拒陸(中國大陸)政策,既做不到像哥倫比亞那般放下意識形態接納俄國疫苗;甚至連洽購歐美疫苗,也因繞過大陸代理商而遷延時日迄無著落。
庶民皆知購物應去市場、通路商、量販店。買雙B汽車,去代銷商處看車可以挑選、試駕,成交後有保障里程與維修等售後服務;沒有人會為了買德國車,不辭路遠跑去德國找製造廠下訂。
歐美藥廠生產的疫苗,本質是商品,台灣若通過商業洽談正軌,大陸代理商豈會在防疫當下橫生枝節,授人以柄。我政府因政黨路線,自失科學防疫的敏銳度,難怪很多納稅人不能認同。
西方政治學者評價政治領袖,會藉利他與利眾做為觀察指標。台式民主發展至今,如果尚存利他之心,請看春節連假後桃園機場飛上海航班的排隊人龍,當知人民在海外謀生難以兼顧家庭的心酸,理應在接種疫苗與兩岸便捷通道方面積極作為。為政者如果尚有利眾之念,亦應取法哥倫比亞政府放下意識形態糾纏,以民命民生為重。
防疫不外利他利眾才能利己,顛倒了順序,利己掛帥,必有反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