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錢歌川〈入台記〉(上)

文/黃議震 |2021.02.17
5049觀看次
字級
錢歌川信札、錢歌川著《罕可集》書影。 圖/黃議震

文/黃議震

一九四七年春,台灣大學第一任文學院院長的任命在經歷一番波折後,最終由錢歌川出任。此任命從最初幾位人選徵詢,至任命錢歌川之過程,皆可見各方角力之跡。

台大李東華教授曾專文探索,當時台大文學院人事與行政長官公署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為台大校史填補了光復後,轉折時期的部分空白。而錢歌川的履新經過,在其《游絲集》之〈入台記〉則有著柳暗花明的自陳。

一九二二年二月,錢歌川考取公費入日本首間師範學校「東京高等師範學校」英文科﹝註一﹞。入學一年後,隔年暑假回國省親之際,一日至上海立達學園拜訪黃涵秋時,得識曾遊學日本的豐子愷,並一同在學園便飯,然而這個偶遇除了讓豐子愷與錢歌川一言訂交外,亦悄悄地改變了錢歌川原訂的人生計畫。

日後在錢歌川〈追憶豐子愷〉裡,記錄了這場突來的便宴:「同席除豐子愷外,還有朱光潛等人,席間大家談到章錫琛脫離商務印書館,正計畫另創開明書店,子愷邀我入股,所以我就成了開明天字第一號的股東。」﹝註二﹞他日,錢歌川在開明書店發行的《一般》雜誌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誕生日〉﹝同註二﹞,而這篇由豐子愷採用的文章,則開啟了錢歌川走上不一般的文學之路。

一九三○年,錢歌川在夏丏尊、豐子愷介紹下至中華書局任編輯,爾後並負責主編中華書局創刊的《新中華》半月刊,期間徐悲鴻、豐子愷、巴金、宗白華、郁達夫、茅盾、傅雷等人皆曾為《新中華》撰稿,此職使錢歌川與諸多文人交遊頻仍,從此逐漸活躍於文化界。

一九三六年八月,錢歌川「在中華書局的支持下和蔡元培的幫助下赴英國深造」﹝同註一﹞。關於赴英深造之事,錢歌川曾想請蔡元培幫忙,但想自己既不是北大出身,亦未曾與蔡元培共事過,因此「想到林語堂正是在中央研究院當祕書,托他從中向蔡院長說一句……於是,我就寫了一封信給林語堂,請他代懇,不意他卻回信,一口代蔡先生拒絕了,我知道這是林祕書不肯幫忙,不是蔡院長不肯幫忙。」﹝註三﹞

後來錢歌川另請中華書局同事寫了介紹信,便到中研院拜訪蔡元培,「在中央研究院的會客室裡,我還沒有十分坐定,蔡先生手裡捏著我的名片,已匆匆地跑出來了。我一面把介紹信交過去,一面說明來意,我可以斷定他連信都沒有看完,就滿口答應我了。我告辭出來的時候,心中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易經》上說的『謙尊而光』。」﹝同註三﹞蔡元培如此「謙尊而光」風範,亦影響錢歌川往後對莘莘學子的不吝提攜。

錢歌川來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進修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了十八年,在倫敦「雖則沒有看到如德國皇宮那種破瓦頹垣似的戰爭遺跡,然而在牛津大街一帶,也常遇到一些殘廢軍人所組成的乞食樂隊,以及坐在路旁地下以幾張畫為行乞手段的,身上掛著好幾塊勳章的老退伍軍官。由這些活著的戰爭遺物,早已指示了我大戰的影響並未完全消逝。」﹝註四﹞

然而錢歌川在英國待了三年後,一九三九年返國,四月抵四川,中土已是烽火遍地。幾個月後,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隔年德軍對英戰略攻擊,「倫敦大轟炸」後倫敦的種種繁華已然化為一片瓦礫……

(待續)

註一:中國現代文學館編《錢歌川代表作》,華夏出版社(北京),一九九九年十月初版。

註二:錢歌川著《錢歌川散文集》,四季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年十月一日初版。

註三:錢歌川著《竹頭木屑集》,台灣開明書店,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三版。

註四:錢歌川著《游絲集》,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八月初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