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識:摽梅待吉圖。(聯經出版《圖解詩經》)
圖/高儕鶴
文/高儕鶴
《詩經.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題解】
守貞不字,女子何得有嫁不及時之慮?必其時有狐在梁,而摽梅是咏,以懼強暴之辱,詩之所以可採也。。
【釋義】
守貞不嫁人,女子怎會有嫁不及時的憂慮呢?必定是當時衛國有如狐狸般性淫又多疑的鰥夫,遲遲獨行河梁想求偶;而南國本有淫亂之俗,女子看到樹上梅子掉落,所剩愈來愈少,憂心自己青春不再,寄託不能及時出嫁,害怕受到強暴之辱,詩反映民情,所以可以採風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