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素珍
一條平凡的細綿線,彈淨歲月滄桑的容顏;指尖一起一落的飛跳,是千百年傳承技藝的淬鍊。
有時候,我像個古早人。每月總要找個星期天到傳統市場,坐在人來人往的騎樓矮凳上,享受傳統醫美的服務──挽臉。
若不是十幾年來的熟悉,我怎能習慣一個年輕男子與我如此四目交接,四腳微觸,讓他緊咬牙根、左拉右扯地在我臉上滑彈挽線?這家挽臉攤由一對兄弟檔經營,這年頭,能繼承古法學習挽臉技術的女孩已經不多,兩個堂堂男子漢願意屈坐市場一角,為愛美的小姐、歐巴桑近身服務,實屬難得。
我想,是因為他們師承母親挽臉美容的好技術,才能將這久遠的手藝傳為家業。平日偶見他們年過古稀的母親,也在市場幫老客戶挽臉,母子三人全神貫注、嘴咬細線,此起彼落,悉心為顧客挽臉修眉,這樣的職人畫面,讓人感動。而挽臉阿桑自己的臉細緻光亮,更是挽面技藝的活招牌。
我坐上板凳,挽臉阿弟先用溼綿擦去我臉上的髒汙,再拿起香粉餅輕輕抹畫我全臉,吸掉臉上的油脂。讓細毛豎起後,他順手拉出一條藍色綿線,將一端含進口中,利用兩手和牙齒拉扯,將我臉上的汗毛俐落地連根拔起。
我喜歡用線修眉的感覺,它有別於一般用剃眉刀刮去雜毛的乾脆。我細細體會著挽臉阿弟一根根幫我拔除雜毛、修出眉型……想像古代美人的螓首蛾眉應該是這樣來的。
挽臉不痛是騙人的,尤其當線爬彈到人中部位,更會痛得想流淚。其實,他力道拿捏得很好,挽起臉來刺刺癢癢的感覺,有時我甚至會不小心睡著。依挽臉阿弟引導,我用手指幫忙按壓眼下、鼻梁,繃緊皮膚,讓他不錯過任何藏在凹凸起伏處的細毛,讓我有與人為美的喜悅。
四十分鐘的挽臉過程,整張臉每一寸肌膚都被細心照顧到。每當挽臉阿弟熟練拿起他腳下的鏡子,讓我端詳成果,我總是滿意點頭。等他再幫我塗上保溼消炎的蘆薈露,一場古老的美容儀式就大功告成。
雖然,挽臉技術再好,終究挽不回無情的歲月在臉上留下的痕跡。但是,每次臉被挽線「翻犁」後,總讓我有容光煥發的淋漓暢快感;說不上宛若凝脂,倒也十分細緻光滑,忍不住一再摸摸自己的臉。
挽臉,對我而言是低消費、高滿足的享受,也是紓壓犒賞自己的方式。在醫美發達的現代,感謝仍有人願意默默守護傳統技藝,讓我很有「面子」,充滿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