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鐵釉食器/台灣宜龍公司提供
文/史蒂芬
記得國小在翻查字典時,曾經看到失怙的說明。這才知道,原來對孤兒最確切的解釋是:父喪稱孤子、母喪稱哀子,父母俱失,便成為「孤哀子」了。然而,這段使人悲憫的文字,卻是佛光山永文法師童年的親身寫照。
難怪法師在書*上寫著母親因不捨幼女,亡故後依然返家陪伴他睡覺。而病危的父親,居然看到幼女能自己進食後,才願意隨著妻子帶領離世。看了真叫人感嘆:原來貧窮無依的可怕,居然連亡者,也能感到深切的陰鬱牽掛啊!
至於在小小的橘子裡,則孕育著永文法師憶苦思甜的泉源。他始終記得父親說的:「雲仔,餓你不死囉!我可以放心了。」但誰又會想到:往後數年間寄人籬下、飽嚐冷暖、返鄉獨居、以橘子充飢的日子,竟使得他七歲起,便得依靠勞力做生意養活自己。
爾後,法師立志念佛學院。赴美協助慈莊法師開山後,居然創下紀錄,半年便從美國高中畢業。但後來正欣喜於將要戴上學士帽時,居然罹患了可怕的紅斑性狼瘡,又遭到誤診,生不如死。但他猶堅毅地苦撐著病體,懷抱著弘法利生的大願矢志向前。
多年以來,永文法師的事蹟,跟種種巧用機智、奮戰不懈的成就,使得大家都深感崇敬。而往來各國的巡迴演講,與四處登座闡述經典的心得,更是他在一次次痛徹心扉的手術穿梭間,贈與信眾們最慈悲的布施。
難怪很多人初看這本書時,常誤以為是傳記文學。但是當拜讀完畢後,就會發現:原來這應是一帖法師藉由生命歷程,來為我們宣說著無上妙法、得以心開意解的靈藥。
這次的食譜,是對法師生平致上敬意的創作。本來應用橘子的外觀,才更切題;但橘皮卻難以承載點心的重量,於是改用香吉士充作容器。沒想到雖然「脫胎換骨」了,在口中卻洋溢出自成一格的馨香甜蜜。使我不禁暗暗揣想,或許這也是另一種天意吧?
食 材
橘子4顆去渣取汁,市售純柳橙果汁250c.c.,加起來共600c.c.
白豆沙75克,洋菜粉5克、糖2大匙、水200c.c.打勻
調味料:工研水果醋5大匙
盛裝容器:4顆香吉士對切,仔細挖凈果肉(果皮內外需拭淨水分),共成8片半圓模型。另備容量方形400c.c.保鮮盒1個。
作 法
❶將B料放進果汁機打至融合,再倒入A料已煮滾的果汁,攪拌至豆沙洋菜液融化後,放入砂糖跟果醋調味。
❷把煮好的食材,小心放進水果皮裡,剩下的可放入保鮮盒冷藏,可隨時溶化後再放入果皮。
❸冷卻完成後,成品切片,即可供食。點心切成片後,可將果皮與果凍間劃開,並輕切刀痕,以利於使用叉子取用。
*《般若的力量:永文法師的鋼骨人生》永文法師著,香海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