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表示,上任後將高度關注環境議題、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發展綠色產業。拜登的政策將帶動全球新的治理與投資方向。兼顧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與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投資,成為最新且最重要的顯學,國際間重要的投資機構已進場布局ESG量化多重資產,掌握投資新契機。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ESG的定義,有關環境議題包括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環境汙染、提升能源效益、關注氣候變化等;社會議題包括提升勞工待遇、消除童工、人權等;企業治理議題包括董事會是否具有獨立性及多元化、股東權益能否充分且合理行使、企業倫理等。
ESG投資之所以愈來愈受到重視,是因為政府決策者及投資機構體認到,可以透過投資項目和產業的選擇,來改善全球暖化、氣候異常與環境汙染等社會問題;展現出經營者具有長期、永續經營的決心與策略。認為將ESG原則納入營運準則的企業,擁有較為透明的財務報表,營運風險也較低,因此較能得到投資人的信任。
ESG投資是由二○○六年聯合國發起的「責任投資原則」(PRI)開始,顧名思義,這個原則要求投資人在投資時善盡一份社會人的責任,當時全球只有六十三家投資機構簽署了PRI承諾,今年已超過三千家。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投資機構和投資專家對ESG投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體認。據滙豐銀行在其近日公布的「供應鏈的韌性與氣候變遷」報告中指出,證據顯示,以永續發展為重點策略的企業,比起沒有採取永續經營策略者,更能抵抗COVID-19疫情的衝擊;疫情期間ESG相關指數,比一般指數表現得更好,競爭力和抗跌性較強。
國際清算銀行(BIS)在今年初提出所謂的 「綠天鵝風險」,有三大特徵:第一,綠天鵝風險事件不是意外,而是肯定會在未來發生,和人們較為熟悉的「黑天鵝風險」往往在意料之外不同;第二,氣候災難所造成的後果將遠超系統性金融風險;第三,綠天鵝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更為複雜、影響也更為深遠。而ESG正是應對綠天鵝的良方。
儘管在彭博社日前發布的「二○一九國際ESG分數報告」中,台灣以三十九點六分,高居全球第三,但這是針對台灣有揭露ESG資訊的企業所做的分析及排名,並非整體台灣企業及產業的ESG分數,更不是政府施政的ESG評比。若要以此成績顯示台灣產業甚至政府施政在ESG上表現優異,並不正確。
而在「德國看守協會」所公布的「二○二○氣候變遷績效報告」中,台灣的減碳評比名列全球倒數第三名,表現十分不理想。迎接氣候變遷的巨大挑戰,各國都致力於減碳,除了即將就任的拜登政府之外,英國也剛在今年的十一月底宣布政府投入一百二十億英鎊、民間投入三百六十億英鎊進行「綠色產業革命計畫」,目的是加速英國經濟進入零碳排放時代。
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以及歐盟等,也相繼提出了減碳的時程表承諾。後疫情時代,ESG成為顯學,減碳是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避免綠天鵝事件,我政府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