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浪淘沙.和洪覺範瀟湘八景〉。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瀟湘一帶多水澤。加上湘妃的浪漫傳說,每每在煙霞雲霧的氤氳裊繞氛圍之下,令歷代騷人墨客吟詠不輟。
據說首位將湘妃傳說帶入文學作品的是屈原《九歌》裡的〈湘夫人〉。曹植膾炙人口的〈洛神賦〉,據說也是受到湘妃傳說影響下的作品。文人吟詠既多,畫家也接著跟進。除了湘水女神的造像外,也喜歡描繪湖南一帶八個美麗的勝景。
畫家畫八景,最早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
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夕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
雖然八景之中,有六景的標題都沒明示確切地點,沈括也未說明,但是其中〈洞庭秋月〉、〈瀟湘夜雨〉兩景標題已清楚指出所在。也就是洞庭湖及其周遭,甚至泛指湖南全境被稱為「瀟湘」的地區,因此這八景被稱為「瀟湘八景」。
北宋詩僧惠洪(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也曾為宋迪的〈瀟湘八景圖〉作詩,詩題為:「宋廸作八境絕妙,人謂之無聲句演上人戲,余曰道人能作有聲畫乎,因為之各賦一首。」
雖然宋迪的八景畫作早已佚失殆盡,然而後繼者接踵而至,歷代因此流傳下來許多有關瀟湘八景的畫作及詩詞。這些詩詞裡,我最喜愛清代鄭板橋〈和洪覺範瀟湘八景〉詞,蓋其內容除寫景,亦饒富禪意,讀之發人深省。
我雖未曾造訪瀟湘,但神遊已久,因此今秋繪成八景圖冊,並且書寫板橋道人的詞句,裝裱在每頁畫作的右側;詞為板橋詞,畫則是寫我心目中的瀟湘,這樣與古人神交,卻也有一番獨特的樂趣(見圖,前四景參見十一月二十四日「縱橫古今版」〈瀟湘記(上)湘妃傳說〉)。此風甚至遠傳韓國日本,兩國也留下許多古代畫家描繪八景的畫作。日本現今還藏有南宋禪僧畫家牧溪的水墨〈瀟湘八景圖〉,以及另一位禪僧畫家玉澗的潑墨〈瀟湘八景〉。另外還有據稱為南宋夏圭所作的〈瀟湘八景〉長卷,甚至日本大畫家橫山大觀也有〈瀟湘八景〉傳世。
以下附錄板橋〈和洪覺範瀟湘八景〉詞:
〈瀟湘夜雨〉
風雨夜江寒,篷背聲喧,漁人隱臥客人嘆。
明日不知晴也未?紅蓼花殘。
晨起望沙灘,一片波瀾,亂流飛瀑洞庭寬。
何處雨晴還是舊?只有君山。
〈山市晴嵐〉
雨淨又風恬,山翠新添,薰蒸上接蔚藍天。
惹得王孫芳草色,醞釀春田。
朝景尚拖煙,日午澄鮮,小橋山店倍增妍。
近到略無些色相,遠望依然。
〈漁村夕照〉
山迥暮雲遮,風緊寒鴉,漁舟個個泊江沙。
江上酒旗飄不定,旗外煙霞。
爛醉作生涯,醉夢清佳,船頭雞犬自成家。
夜火秋星渾一片,隱躍蘆花。
〈煙寺晚鐘〉
日落萬山巔,一片雲煙,望中樓閣有無邊。
惟有鐘聲攔不住,飛滿江天。
秋水落秋泉,晝夜潺湲,梵王鐘好不多傳。
除卻晨昏三兩擊,悄悄無言。
〈遠浦歸帆〉
遠水淨無波,蘆荻花多,暮帆千疊傍山坡。
望裡欲行還不動,紅日西。
名利竟如何?歲月蹉跎,幾番風浪幾晴和。
愁水愁風愁不盡,總是南柯。
〈平沙落雁〉
秋水漾平沙,天末澄霞,雁行棲定又喧嘩。
怕見洲邊燈火焰,怕近蘆花。
是處網羅賒,何苦天涯,勸伊早早北還家。
江上風光留不得,請問飛鴉。
〈洞庭秋月〉
誰買洞庭秋,黃鶴樓頭,槐花半老桂花稠。
才送斜陽西嶺去,月上鉤。
漭漭大荒流,煙淨雲收,萬條銀線接天浮。
不用畫船沽酒去,我自神遊。
〈江天暮雪〉
雪意滿瀟湘,天淡雲黃,梅花凍折老松僵。
惟有酒家偏得意,簾旆飄揚。
不待揭簾香,引動漁郎,蓑衣燎溼暖鍋傍。
踏碎瓊瑤歸路遠,醉指銀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