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衛教】 滿足身心需求

文╱吳家碩(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王佑筠(新 |2020.12.05
2256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家碩(好夢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王佑筠(新田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爸媽們也許內心一陣驚奇,「哇!我還真沒想過寶寶每星期的睡眠都有一點改變耶!」,以及「欸!還有什麼是我沒想到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寶寶的睡眠與心理發展之間有什麼重要的關聯吧。

欸?睡眠不是生理現象嗎?心理發展?是的,睡眠一般被視為「生理」議題。新生兒睡不好,爸媽通常立即想到身體的各種不舒服,像是沒吃飽、尿布溼……事實上,睡眠更與孩子現階段的「心理」發展息息相關,一旦我們有所了解,就會更知道如何回應孩子,幫助他們睡得更香、更甜。

「無微不至」一詞的典故,可追溯至古代大臣對皇帝指派的任務盡心盡力的態度,對於○到三個月新生兒的每個細節,爸媽都要照顧得非常精細周到!

如果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英國著名小兒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Donalld W. Winnicott)主張,新生兒有全能的幻覺(Illusion of Omnipotence),傾向認為母親的乳房或周遭的人對於他的照顧,是在他的全然掌控之下。例如,他餓了,需要乳房來滿足飢餓的生理需求,乳房就會出現;對新生兒而言,是他「創造」了乳房,是他創造了周遭世界。溫尼考特認為,此階段應以新生兒的需求為中心,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

爸媽們或許仍然很困惑,初生的新生兒,除了睡眠、飢餓此類基本生理需求,還會有什麼需求要被滿足呢?就讓我們從發展的角度來一窺究竟。

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William Fritz Piaget)認為,新生兒會透過感覺與動作探索這個世界,並在探索過程中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到三個月大的新生兒正處於皮亞傑所提到的反射活動修正階段(Modification of Reflexes)與初級循環反應階段(Primary Circular Reaction),常見他們出現大量的吸吮反應,像是吸吮手指、小被子、奶嘴、口水巾;也常見他們重複地抓握與敲擊物品,並在過程中感覺有趣。

由此可知,新生兒除了想睡時能夠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肚子餓時能立即獲得飽足感之外,透過吸吮和抓握等動作來和爸媽互動,或透過吸吮和抓握探索周遭環境,也是生活中的一樁大事!

新手爸媽或許又困惑了。新生兒吸吮或抓握時,看起來好像是他們可以自己做到的事情,大人只要留意安全性就好了吧?這誤會可就大了,既然此階段是「無微不至的照顧」,意謂的就不僅是滿足生理需求或提供安全防護,更包括了心理需求的覺察與回應。

心理需求就是新生兒和爸媽互動時,他們對這個環境感到好奇,而我們要先讀懂他們發出的訊號。○到三個月新生兒的語言發展會從沒有語音到逐漸發出可以辨識的語音,常見的有ㄚ、ㄨ、ㄧ等母音。此階段的新生兒會對環境中的聲音產生反應,並逐漸分辨不同的聲音。不僅如此,他們還會開始注視人的臉,爸媽要是逗弄他們,他們會用微笑回應。

具體來說,爸媽可用像是音樂鈴、沙鈴之類的玩具,製造一些輕柔的聲音,也可以對著新生兒自言自語,他們將漸漸發現玩具的聲音和爸媽的聲音不一樣。而當新生兒開始發出一些語音,爸媽可以模仿他們。例如寶貝說「ㄚ」,你們就說「ㄚ」。當然,如果寶貝說「ㄚ」,你們很開心地以為他們要說「媽媽」了,因此接著說「媽媽」,那也很好。因為爸媽開心的心情會透過聲音和表情傳遞給新生兒,新生兒也會跟著開心呢!

(摘自《0-6歲好眠全指南:搞定小孩子,爸媽好日子》,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