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 六本教科書,教我的事──讓心中的「休火山」復活 文╱王文靜 |2020.12.02 語音朗讀 243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一書有六篇文章收錄進國中小、大學教科書。圖╱王文靜 作者在尚比亞叢林遇到正在吃早餐的長頸鹿。圖╱王文靜 作者與尚比亞孩童同遊合影。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王文靜?是不是我們老師說的,學測沒考好但是後來很厲害的那個人?」友人就讀國中的女兒讀到國文教科書〈貪睡的長頸鹿〉時,好奇一問。友人於是將收錄我至非洲旅行的文章line我。那日,在高山工作的我,窗外的雲頓時飄飄入心。〈貪睡的長頸鹿〉是我四年前著作《沒有大學文憑——我說故事》中的一篇。出版時,沒想到會有意外的收穫,如今從國中到大學有六種版本教科書收錄此書文章。我提筆寫作之初,是從長篇報導入手。最近二十年,轉成專欄寫作,文章雖變短,但講求觀點。由「彙整他人言論」,轉成需有「一家之言」。周周如此,挺大考驗,平日必須有更多的觀察與涉獵,我花了一些時間摸索。我並非廣泛閱讀的人,沒有信手拈來皆經典的才情。但我總是好奇,好奇中發現許多故事。逐漸地,就變成我寫作的風格。不論長途旅行或街頭漫步,一株樹,一種動物,或一位古人都能引發我的好奇,在好奇中探索與思考,最後以故事切入,變成一篇篇的觀點。譬如〈貪睡的長頸鹿〉是我至尚比亞的旅行。有天清晨巡遊,眼前忽見巨大長頸鹿在吃「早餐」:「四公尺高的大個子,怎麼睡覺?長頸鹿的睡眠時間有多長?」當嚮導回答:「長頸鹿只睡三分鐘」時,徹底掀起我對大自然生物的巨大好奇。在非洲叢林,長頸鹿能活下來憑仗的就是高度警覺性,牠們多是站著睡。因為,貪睡長頸鹿的下場,就是出局。在大自然,不只長頸鹿,草食動物的平均睡眠時間都是比肉食性動物短。這篇文章引起很大回響,因為首次有人以非洲的叢林法則,比喻職場競爭。另一篇收入教科書的文章〈飯包哲學〉,也來自一趟旅行。有次到台東池上飯包博物館,我被牆上的一段字吸引:「飯包是做給外出人吃的,一定要用心。」簡樸的念頭,出自做了一甲子便當的阿嬤。她貧困也好,富貴也好,都一本初心。做便當有多難?一點都不難;但若要維持六十年,就太困難。我的觀察,人在順境經商時,若不貪若不懶,難啊。莫忘初衷,是我在那趟旅行的感動。我喜歡寫故事。在故事中,發展精采,洞悉事理。漸漸地,每篇專欄都是故事。其中,有我的故事,有旅途相遇後的故事;人的故事,大自然故事;有正面積極,有負面消極。很多人於是問我:「說故事是與生俱來嗎?」「如何成為一個會『說』與『寫』故事的人?」好問題。「說」與「寫」故事的關鍵,不在技巧,而在好奇的心。好奇,先是習慣,然後轉成能力。這種能力,如一對翅膀,讓人不可思議地穿梭時空,打破眼睛的框界。當一個人擁有好奇的心,世界會瞬間變大、變立體、變活,很多故事便如泉源。譬如,牆上的一行字,再深入,原來是一位便當阿嬤的人生故事;夏夜的曇花,探索盛開的背後,其實是千萬年來自沙漠求生的演化,另一個物競天擇。好奇,本是人類的天性。很可惜,多數孩子在全心追逐文憑的成長過程,無意間被填鴨式教育壓抑,漸漸地,不再好奇;漸漸地,文憑到手,但人生索然無味。不過,慶幸的是,被壓抑的好奇不是一座死火山,只是休眠。只要願意,適當練習,隨時能讓自己這座「休火山」復活。請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作家、說故事的高手。這是那六本教科書,教我的事。 前一篇文章 【小品人間】 疫情與花香 下一篇文章 【2020第10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禪詩- 佳作】 古剎外梯田向晚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雲梯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遇見荷】夏天在河岸唱歌【詩】當我來到杜伊諾【十步芳草】直到長出青苔 【詩】覺有情【詩】 告別了 ──詩人鄭愁予待用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 地底萬年的黑金甦醒──走入第一條鐵路的繁華【王文靜看世界】 春天. 菱角田上的鳥界武則天【王文靜看世界】高粱田的三個男人──貧脊後的豐饒之境【王文靜看世界】 一處斷崖二幢洋樓──1949年的故事【王文靜看世界 】一座古島的世界四大奇景【王文靜看世界】 小孩.漁人 與石滬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