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高粱田的三個男人──貧脊後的豐饒之境 文╱王文靜 |2020.12.23 語音朗讀 23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高粱不只能釀酒,還能成為主食。圖╱王文靜、楊佩臻 焢窯旁的高粱桿也是柴火。圖╱王文靜、楊佩臻 年近八旬的老農小楊阿公(左)。圖╱王文靜、楊佩臻 文╱王文靜這是什麼樣的年冬?水塘乾涸、被吸乾最後一滴水的土地如龜背。今年是六十年未遇的乾旱,在稀疏的高粱田間,我遇見「小楊」阿公。黝黑的他,一眼就能辨出是莊稼人。十歲就跟父親務農的他說, 這半年,天不落雨,溝沒水,只能勉強用井水,搶汙水處理廠的水……這樣的年冬,即便是旱地作物高粱,都無法好好地活下去。唉,今年高粱的收成三成不到。金門本來就少雨,在經歷過元明清三朝的伐木大破壞後,從此成為旱地,飛沙走石。人們苦啊,無助,只好求天,在村子豎起一尊尊風獅爺擋風擋煞。風獅爺張開大口,吃風,阻擋來自於東北季風的風煞。貧脊的土地,無以為生,十九世紀中葉後,男人一個個出洋到菲律賓、印尼等地當捆工。這樣的故事,如此熟悉。今天,一個個來到台灣討生活的外籍勞工,活脫脫,就是百年前金門人離鄉背井的翻版。只是誰也沒想到,百年後主客易位,那時候富裕之境的人民爾今必須遠離故鄉,來到台灣。但在貧脊中,壓迫著,生機從石縫中蹦生。出生自陝西農家的金門第一任防衛部司令──胡璉,想起中國北方的旱地,人們高度依賴高粱,拿來釀酒、主食、高粱桿還當柴燒,甚至束成掃帚。移地金門,或可比照?但金門人吃不慣高粱粗食。胡璉想出白米換高粱的政策,鼓勵民眾種植高粱,以高粱向軍方換台灣白米,軍方再將取得的高粱釀酒販售,提升這項農作物的經濟價值。有了高粱,但誰來釀酒?在民間,印尼華僑葉華成回故鄉金門開了酒廠,他釀的高粱酒特別好,胡璉將軍喝到後驚歎。於是,下了一道軍令,禁止私人釀酒。接著,延攬無法繼續開酒廠的葉華成進入軍方體系移轉技術,給予他高薪酬,籌辦酒廠。這是金門高粱酒公司的前身。擁有技術的葉華成失去經商致富的機會,這是得或是失?他換得留名青史,被金門人永遠記得,尊為「高粱酒之父」。葉先生已逝,他位於舊金城的閩南古厝現在被闢為高粱酒博物館。一道軍令,改變葉華成一生,也改變金門的旱地宿命,遍野種起高粱。金門富裕了,成為豐饒之境。人們感念胡璉,說他是金門的「現代恩主公」,不但建起紀念館,還將橫貫東西的主要道路,以胡先生的字「伯玉」為名,稱為伯玉路。以前說起旱地高粱,我腦海想起的是,作家莫言的小說、導演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在劣土揚起的嗩吶聲。而今是三個男人:歹年冬,年近八旬的「小楊」阿公;大時代,華僑商人葉華成、軍人胡璉。冬至時節,一畝畝的高粱田或已收割,或被巴哥、麻雀啄食。為了守護這畝旱地高粱,「小楊」阿公日日拿著自製的沖天炮趕鳥雀。高粱地裡,佝僂的農人身影是另一幅〈拾穗〉。♣ 前一篇文章 【觀我望己】 十句他她們 下一篇文章 【雲端芸語 ‧每日一思】 相遇在雲端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 地底萬年的黑金甦醒──走入第一條鐵路的繁華【王文靜看世界】 春天. 菱角田上的鳥界武則天【王文靜看世界】 六本教科書,教我的事──讓心中的「休火山」復活【王文靜看世界】 一處斷崖二幢洋樓──1949年的故事【王文靜看世界 】一座古島的世界四大奇景【王文靜看世界】 小孩.漁人 與石滬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