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興學紀念館。圖/資料照片
百萬人興學紀念館落成感恩法會
時間:2014年2月21日
地點:宜蘭佛光大學懷恩館
現在我們招募董事、榮董,大家也都不在乎要做那麼大、做那麼多,因為每月一百元的發心,並不為難,功德也跟布施百萬元、千萬元一樣。在佛門裡,不比金錢多少,是比發心,你有錢,出一百萬,也不算多;我沒有錢,只出一百元,也是很大。各位都是發大心、成就大事業的菩薩,在短短期間就能擁有五所大學,是你們各位創辦人、百萬人在為佛教寫歷史,在為人類寫歷史。將來人間寫教育史的時候,必定會留下一筆紀錄:過去曾經有過百萬人集資興學辦了某某大學……
我自覺慚愧,沒有什麼其他的神通妙力,完全是依靠你們的發心;因為有你們,有「人」,我就有辦法!
這幾天,我忽然有一個領悟,什麼領悟?我說我童年的時候,就有一個觀念:我要做一個乖孩子,順從父母,不要給他生氣;家庭很貧窮,我更要勤勞勤奮。父母見到兒女這般懂事,心裡很歡喜,也就經常讚美我。我聽到讚美,也會很快樂。所以,一個貧窮的家庭沒有什麼可怕,歡喜讚美充滿一個家庭,這個家庭的氣氛就會不一樣了。
慢慢地,我長大了,雖然沒有讀過學校,也沒有看過學校,但是有幸出家做了和尚。做了和尚以後,老師們可不是為人父母,他們很嚴厲,每天打罵可以說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過,我在他們的打罵之下,並不覺得委屈,反而很服從,覺得這是應該的、這是教育,我要讓老師歡喜、我要改變老師對我的觀念、我要尊重他們的意思做人處事。所以,後來老師們也很喜歡我,我也覺得很快樂。
六十五年前,我來到了台灣,人地生疏,什麼背景都沒有。在宜蘭弘法的時候,從這裡看過去,蘭陽別院的前面有一條路,叫「中山路」,每一次到台北辦事,我都要經過那條路。那時候我穿了一件灰色的長衫,每走在那條路上,兩邊店家裡的人都會跑到門口張望,好奇地看著我。大概在想:「好奇怪?一個從外省來的年輕和尚,走起路來,目不斜視,很像個樣子!」
告訴各位創辦人,那時候的我就是決心要走得很認真,要給人看,讓人接受我,讓人對佛教生起尊重。從父母接受我,師父、師長接受我,進而還要讓社會人士接受我。
所以,人家要我講演,我就去研究怎麼講好話,讓大家聽了歡喜;人家要看我的文章,我就連夜苦心寫文章,供稿給大家欣賞。我一直都有「我願」的發心,我願把歡喜給人,我願讓人家接受我。
我們做人,要在做人的當中,做幾件有利益、有價值、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大家不要以為一百元是很有限的,根據佛經記載,一粒小小的尼拘陀樹種子,埋種到土裡以後,沒有幾年,就能開花結果千千萬萬,覆蓋的面積好寬廣。
各位功德主、創辦人、百萬人,實在說,有時候你們的辛苦、你們的發心,我看了也不忍,捨不得你們那樣子出錢出力,但是想到如今花果茂盛、花果芬芳,福蔭了世界上的青年學子,想到我們的社會,因為今天大家的辛苦,將來社會更廣闊、人類更進步、中國更富強,也不禁覺得大家真的是功德無量!
今天坐在前面的這許多法師,過去他們也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在佛教裡發心奉獻,像慈惠法師、慈容法師,都是六十年前跟隨我在宜蘭弘法的青年,後來他們捨去青春光環,剃髮出家,服務人類。
所以,現在他們能夠跟我坐在前面,也跟你們一樣,就是因為發心,希望以自己一點微弱的星光,與天地日月並駕齊驅。就等於我的老鄉,唐代的鑑真大師,他到日本去弘揚戒法,後來老死在日本,他說過這樣幾句話:「山川異域」,日本和中國雖是大海、山嶽遙隔,「日月同天」,但是彼此都能看到同一個太陽和月亮,「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現在我也真心真情地希望跟各位功德主、創辦人,共結佛緣、共結來緣。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