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物角度營造環境 已有42種海鳥受惠 假鳥吸引群聚 復育海鸚鵡 編譯韋士塔 |2020.10.31 語音朗讀 26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研究人員放養海鸚鵡的雛鳥。圖/美聯社 克雷斯投資海鸚鵡復育數十年,成果斐然。圖/美聯社 海鸚鵡以紅色尖嘴和富有表情的面孔聞名。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鳥類學家克雷斯(Stephen Kress)投身海鳥保育已數十年,他推動「海鸚鵡計畫」(Project Puffin),不斷嘗試創新方式,拯救這種一度瀕臨絕種的生物。克雷斯回憶,大約50年前,他在美國和加拿大邊境附近的一個島上第一次見到海鸚鵡,隨即喜歡上這種以紅色尖嘴和富有表情的面孔聞名的小海鳥。後來,克雷斯也進一步了解海鸚鵡的特性,這種鳥類可潛入海中超過30公尺的深度,飛行速度達每小時80公里,也能在巨石上挖洞。然而,緬因州的大西洋海鸚鵡棲息地在1800年代末期幾乎被摧毀,獵人捕捉海鸚鵡,食用牠們的卵、肉,羽毛則被製成裝飾品。克雷斯在鳥類保護非營利組織「全國奧杜邦協會」(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推動「海鸚鵡計畫」,以創新方法復育海鸚鵡。目前緬因州海灣的一座島嶼上,已有1300對海鸚鵡築巢棲息。這座島嶼位於緬因州海岸10公里外,須搭乘小艇才能到達,沒有捕食者,是理想的海鸚鵡棲息地。克雷斯的研究團隊自1973年起,持續從加拿大紐芬蘭(Newfoundland)海岸的島嶼把海鸚鵡的雛鳥運至緬因州,希望這些雛鳥長大後會持續繁殖。最初的嘗試並不順利,克雷斯則表示:「我開始試著以海鸚鵡的角度思考。」克雷斯發現,海鸚鵡有群居的習性,因為這能避免被掠食者攻擊;因此,克雷斯開始在島上擺放一些木製的海鸚鵡,成功吸引海鸚鵡前來築巢。克雷斯解釋,這種方式稱為「群體引誘」,他們使用誘餌、錄音、鏡子、氣味、人工洞穴和假蛋,營造海鸚鵡鳥群生活的環境。目前他們已在其他島嶼以相同方式復育海鸚鵡,這套方法也被全世界的海鳥保護人士採用。目前已有14個國家、42種海鳥受惠於克雷斯開發的技術。在太平洋地區,研究人員使用克雷斯的方法幫助瀕臨絕種的短尾信天翁。這種鳥類主要棲息在日本一座活火山的山坡上,當地鳥類學家仿效克雷斯的技巧,設法復育。儘管成功復育許多鳥類,克雷斯仍對海鳥的生存前景擔憂不已,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他表示,地球暖化的速度非常驚人,而海鸚鵡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溫度變高,牠們可能會另覓地點築巢;此外,水溫升高會影響魚類的活動,迫使魚類移往溫度較低的水域,讓海鸚鵡面臨覓食不易的困境。研究人員去年開始使用微型全球定位系統(GPS),追蹤海鸚鵡的活動狀態,並觀察海鸚鵡捕獲的魚類,以便靈活調整策略,盡可能保護海鸚鵡。克雷斯雖然已在去年退休,仍對海鸚鵡的保育充滿熱情;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也警告進行保育工作時不能自滿,且須與時俱進。克雷斯說:「大自然很奧妙,我們必須謹慎面對。」現任「海鸚鵡計畫」主任里昂斯(Don Lyons)說:「克雷斯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海鳥保護者之一。他讓我們了解,以正確方式努力,確實能為生物做出貢獻。」 前一篇文章 貧瘠土地創造自然棲地 轉虧為盈 農場野化 變身生物熱點 下一篇文章 飛入濃煙拍攝測量 盼能預測噴發時間 無人機升空 監控活火山 熱門新聞 01【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生活智人139】 數學家 庫查司基:在不確定中學習信任與懷疑2025.06.28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6【臨症不脫逃 攜手向前行4】壓力來時,學習巧妙應對!2025.06.2807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85月為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密市宣布2025.06.2809新義工發心服務 佛光緣美術館授證 2025.06.2810新北市府宗教諮詢委員 金光明寺獲聘2025.06.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 作者其他文章記憶復甦返祖 或可讓滅絕動物重生 雞基因解碼 長出恐龍腳掃描條碼 資訊一覽無遺 提升漁業永續 區塊鏈上身 保護海洋生態任務結束可完全燃燒 不影響地球 木製衛星 減少太空垃圾1億℃維持20秒 南韓改寫世界紀錄 人造太陽 打造終極能源生動色彩、幾何圖形 影響各地各領域 百年裝飾藝術 歷久彌新遊客造訪反應爐殘骸 官方要申請世遺 黑色旅遊 車諾比成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