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維持20秒 南韓改寫世界紀錄 人造太陽 打造終極能源 編譯韋士塔 |2021.01.09 語音朗讀 21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韓KSTAR超導核融合裝置,讓攝氏1億度的高溫電漿體維持20秒,改寫歷史紀錄。圖/美聯社 研究人員監控超高溫電漿體的核融合過程。圖/法新社 KSTAR超導核融合裝置,被稱為「人造太陽」。圖/法新社 編譯韋士塔核融合技術是各國科學家追求的能源里程碑,這種「人造太陽」若能實現,將達成乾淨能源的終極目標。核融合技術是指透過特定條件(例如超高溫、高壓),讓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過程中會釋出巨大能量。最廣為人知的自然界核融合,就是太陽;太陽中心溫度高達攝氏1500萬度,能把氫原子轉變為氦原子,並產生能量,散發光和熱。目前常見的核電廠採用核分裂技術,雖然能產生穩定與龐大電力,但運作時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核廢料、安全性,都讓核分裂電廠的存續產生爭議。核融合技術則是把氘與氚原子置於高溫或高壓下,透過聚合反應產生大量能量來發電。氘是氫的同位素,可從海水提取,也能透過中子撞擊鋰而獲得,這表示核融合燃料的取得相對容易。此外,核融合的放射性汙染較低,且沒有碳排放等問題。若能掌握核融合技術,將可顛覆能源產業。因此,許多國家已全力投入研發核融合技術,希望打造一座能量足以媲美恆星的核電廠。最知名的案例之一是由歐盟、中國大陸、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和美國等7大經濟體打造的全球最大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這項計畫已進入反應爐組裝階段,目標是在2025年進行首次電漿測試,證明核融合技術的供電潛力。另外,中國大陸「中國環流器2號M裝置」(HL-2M),也在2020年12月完成首次放電,電漿溫度達攝氏1億5000萬度,象徵中國大陸已掌握核融合反應爐的設計、建造和運轉技術。南韓則在2020年12月下旬刷新世界紀錄,南韓融合能源研究所(KFE)的KSTAR研究中心表示,該中心與首爾大學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成功讓「托卡馬克型」(Tokamak)核融合反應爐把離子電漿加熱到攝氏1億度,並維持運轉20秒,不僅締造新的運轉時間紀錄,還超越了太陽核心的溫度。2018年,KSTAR的反應爐曾繳出運轉1.5秒成績,2019年提升至8秒;如今他們再次延長運轉時間,也定下以攝氏1億度以上穩定運轉300秒的最終目標。KSTAR研究中心表示:「長時間運轉是這項技術的關鍵,也是未來讓核融合反應爐商業化的關鍵;自2008年以來,我們研發出最新技術並持續改善,平均每年進行2000次到3000次實驗,終於有所突破。」南韓融合能源研究所所長柳碩在(Suk Jae Yoo,音譯)表示,預計在2021年5月的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核融合大會上,與全球研究人員分享重要的實驗成果。他說:「KFE很榮幸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KSTAR裝置是高性能、穩定融合的重要基礎,我們將繼續進行各種舉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實現核融合發電的遠大目標。」 前一篇文章 大型公司壟斷營運 創作者被迫簽不合理契約 串流媒體 恐危害音樂發展 下一篇文章 任務結束可完全燃燒 不影響地球 木製衛星 減少太空垃圾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6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簡單手術 再配戴相關眼鏡 就能刺激視覺 黃斑部病變 黃金奈米粒子幫你找回光明成本降低 耐刮擦 附著力高 18小時滅菌 新型抗菌塗料 防院內感染利器海外46萬噸垃圾流入 零廢棄物計畫失利 土耳其淪垃圾國屋頂設排水溝 多重過濾 逾300社區採用 公寓新雨水收集系統 轉化潔淨飲水結合高光譜相機 發送遠距信號 基改細菌能感測 確保農作物健康 作者其他文章記憶復甦返祖 或可讓滅絕動物重生 雞基因解碼 長出恐龍腳掃描條碼 資訊一覽無遺 提升漁業永續 區塊鏈上身 保護海洋生態任務結束可完全燃燒 不影響地球 木製衛星 減少太空垃圾生動色彩、幾何圖形 影響各地各領域 百年裝飾藝術 歷久彌新遊客造訪反應爐殘骸 官方要申請世遺 黑色旅遊 車諾比成熱門景點AI讓農地減少用水 平台創造三贏 科技新創 帶動農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