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9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12 ╱第八章①╱ 顯益

星雲大師 |2020.10.24
1986觀看次
字級
莫高窟第217窟法華經變相╱盛唐╱甘肅敦煌

文/星雲大師

一、三十三身──聖身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前文是起問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和因緣,佛陀的回答是稱名、常念、禮拜,就可以得到感應,所以那是稱冥益。這段是無盡意菩薩問起關於觀世音菩薩的身口意三業的事。

這個身口意三業,是說些什麼事呢?這是從有形的現象上去說。譬如,佛陀回答:「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就稱為顯益。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權化,所以與前面所講的無大區別。

這裡無盡意發問的主旨,分為三點要義:

第一、問觀世音菩薩,是怎樣來這個娑婆世界?是怎樣的現身?

「娑婆世界」的「娑婆」是梵語,譯為華語叫「忍土」。《悲華經》中解釋說:「名娑婆者,此諸眾生,受是三毒,及諸煩惱,能忍斯惡,故名忍土。」釋迦世尊,所以垂跡應現於娑婆教化,就是要令眾生解脫此土的苦惱。

第二、再問觀世音菩薩的口業,是如何為眾生演說妙法?

第三、再仰問觀世音菩薩的意業,度眾生的方便之力,究竟是怎麼樣?

這裡所說的「方便」,方是方法,便是適宜。濟度眾生要用適宜的方法,稱之「方便」。這並不是指世俗上所用的虛偽欺騙,叫做「方便」。在《法華文句》中,有三種意義解釋「方便」:

1.方是法,便是用,隨順眾生的心意,用種種的方法來教示他。

2.方便是門,以這個方便而能引入佛門之義。或是隨眾生心意,或是隨自己意,以種種方便教示眾生。

3.方是祕,便是妙,不敢猜測他意,照自己的意思說法而令他得益。

隨他的意,隨自己的意,或兩者兼用,用這樣的方法濟度眾生,指的是方便之力。

現在問:觀世音菩薩究竟以什麼方便之力,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呢?

關於這個問題,佛陀答以現三十三身,十九說法。三十三身中即含有十九說法,十九說法亦即是三十三身的示現。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佛陀回答無盡意菩薩的問話:「娑婆世界上,如果有眾生應該要用佛身來濟度的話,則觀世音菩薩就顯佛身為他說法。」這是顯示第一以佛身說法。

「得度」,是得到度脫的意思。度同渡,即是從煩惱的此岸渡到菩提的彼岸。

至於說到「佛身」,是指什麼呢?佛身可以分為三種說法:一、法身; 二、報身;三、應化身。

這裡所說的佛身是指為眾生的根機而應現的應身。

「法身」,是指宇宙真理的人格化普及於無窮的空間和無限的時間,沒有地方不遍,沒有時間所限,即是毗盧遮那佛的法身。

「毗盧遮那」,是遍一切處之義,因取喻太陽光除闇遍明,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

「報身」,是體得宇宙的真理者,與宇宙的真理是一而非二,立於大覺之境。從空間來講,遍滿十方,稱為無礙光;從時間來講,證得永恆的生命,是為無量壽。具有無量光和無量壽的,即和阿彌陀如來同體。

「應身」,為了悲憫濁世的眾生,應現到這個娑婆世界來,像降誕、出家、修行、成道、說法的釋迦如來一樣。無論哪一尊佛,都具有此三身,三身即一,是不可以區別的。

拿一個比喻來說,法身恰如醫學;研究醫學的醫師是報身;應用醫學來治病,聞藥而施行醫術的是應身。

現在,觀世音菩薩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所以不妨可以這樣看:現於此世界說法度眾生的佛陀,也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

以觀世音菩薩做為宇宙的真理、慈悲的權化,而佛陀的出現,正是顯現宇宙的真理、慈悲的權化。關於這一點,就說釋迦是觀世音,觀世音是釋迦,我想也是無妨的。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辟支佛」,梵語「畢勒支底迦」,解釋為「緣覺」或「獨覺」,他不需要他人的輔佐,可以獨自地向於解脫之道。所以,在佛未出世以前,或在佛未傳教的地方,能夠體會部分的宇宙真理,均可把他算在辟支佛中,可以說,希臘的哲人、中國的聖人,皆是辟支佛。這就是佛教中特長的地方,佛教中並沒有非受佛陀之教否則不能解脫的偏狹思想,不需要受佛陀教法也能有獨覺的。

現在觀世音菩薩,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所以蘇格拉底也好,柏拉圖也好,孔子也好,耶穌也好,穆罕默德也好,皆可以看為觀世音菩薩的應現。

觀世音菩薩好似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無論在江、河、洋、海之中,都可以浮現。真理是一個,體現宇宙真理卻有不同。所以適應不同的時代或土地而現身教化眾生,這是佛教的特色,應該加以發揮的。

當然,這辟支佛是緣覺,但在緣覺當中也有緣覺的緣覺、緣覺的聲聞兩種分別。緣覺的緣覺,是沒有受佛陀之教,能觀察生死因緣的道理而悟入的;可是,說到緣覺的聲聞,那就必須遇佛陀的出世,聽聞生死十二因緣才能悟入的。所以,從過去到未來,我們在生死的因緣之中,智慧的眼被眛了,不能見到明朗的真理,就是由無明而生出的行,因行而生起識和分別;這個識與外境連絡,就生起名色;這個名色,和外界交涉,生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由於這個六入,與外境相觸則生觸;由觸而感受;由受而生愛;由愛而執著即生取;依取而想保持己有;終於感受生與老死之苦。依此生命果,又生起無明,依於無明而有行(業),有行故有苦,有苦故又有惑;如是惑業苦三,如環之無端。

聲聞是聞佛之教示而見到苦(苦諦)的根本,是身口意的惡業積集(集諦)而成,只要把這個斷滅,即能得悟(滅諦),但是斷集證悟,必須修道(道諦)。佛陀說:迷的果是苦,迷的因是集;悟的果是滅,悟的因是道。聽聞這個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而開悟的一群眾生,叫做聲聞,簡而言之,即是佛弟子。

佛教的根本思想,就在這四諦。從原始佛教到後期佛教,也即是從小乘到大乘,一切的教典,都從這四諦的開展而來。所以聞佛聲,並不一定要生在佛世,親聞佛聲。佛在世,是有佛說法;佛滅後,是有佛的法流傳。流傳的教法是由隨侍佛陀很久親聞佛聲的阿難尊者誦出的經典,各方均有翻譯流傳,這都是佛陀的法音。

因此,雖是聲聞,也不一定生在佛陀出世之時。而聲聞即是佛弟子,這就是指從佛教的教法出家修持成道的很多佛的弟子而言。現何種身能夠度脫的人,就現那種身而來度脫他。

從這個觀點來說,印度的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及達摩祖師;中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華嚴宗的賢首國師,淨土宗的慧遠大師、善導大師;日本的傳教大師、弘法大師、日蓮上人,均以出家之身而為眾生說法,所以亦可稱現聲聞身。

像這樣來說,但這些都是大乘的菩薩,把他們說為聲聞,或者不對也不可知。但是這個聲聞,有自甘小乘,叫愚法聲聞;有進修大乘的,叫廣慧聲聞。不單如此,就是大乘菩薩,現聲聞身可以得度的,即現聲聞身,這種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就從這種精神表現出來。

以上的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均是開悟的聖者,所以叫三聖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