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傾聽 自然之歌《光年之森》

文/廖淑儀 |2020.10.18
1699觀看次
字級
《光年之森》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傾聽樹木的歌聲就是在傾聽我們自己的聲音,以及我們所屬大家族的聲音。」 ——《樹之歌》

老公寓的頂樓矗立了一棵小樹,攀附在屋簷間,盤根錯節地深入房子的肌理,上下樓時,在轉角的小窗裡看見它緊抓水泥牆的身影,總好像能感覺到它與房子相輔相依的呼吸。

將植物盆栽大量引進屋裡是最近流行的室內設計,我欣喜見到這樣的流行。植物為我們帶來的不只是裝飾而已,它鮮活與靜謐成長的生命,其實總是為單調的室內帶來更多生命的絮語。

人類並不獨活在這世上。存在主義式的孤獨荒原,原來只存在人的思惟世界並非這宇宙的真相。

谷口治郎的遺作《光年之森》深邃地描繪了這個主題,不單單只是所謂「環保」,環保的意思總是說人類要為濫用世界資源負起責任,主體還是在人。但一旦使用「連結」的角度,即從人與自然的關係連結,那就代表其實人對於自然是沒有主導權的:你不能主動做什麼,而是傾聽、感受,了解如何與自然合作,才是最適合的方式。

對於台灣讀者來說,《孤獨美食家》、《少爺的年代》是了解谷口治郎的開始,那種自成一個世界的寫實畫風,令人印象深刻。而前些年才在台灣出版的《走路的人》,以風景與街道細節為主體,而人只是把景色收進眼簾、產生共鳴的旁襯,不是以景入情那樣的古典詩意,而是著眼當下、景色與街道生活細節的發生;不是詩人,更像一個漫遊者,捕捉的仍是剎那的感動,但不再強烈用來抒發情志,更多的描繪卻是還給自然,以凝視一大片的夕陽、飛鳥,甚或曲折小巷來作結。

感受所有生命的連結

《光年之森》似乎延續了這個主題,大片的綠中帶有更積極的企圖,如果說之前的作品是意在探索與自然的關係,那麼《光年之森》就是深入森林與自然的肌髓裡,探討作為萬物之一的人,能如何以自己的角度力挽狂瀾,盡一分對自然的心力。

最重要的關鍵,卻不是方法,而是傾聽,而這也恰巧是生命與生命之間,最重要的關係因素。谷口治郎精準地捕捉了這個元素,安排了暫時失去雙親(父母親離婚,母親臥病),所以,前來依靠祖父母的小渡,走入了森林之中。一開始的描繪便指出,森林有自己的生命動力,即因為一場大地震,遠處的山裡出現新的森林,甚至出現新的生物(第二話的草圖中就出現小渡遇見新生物的詫異樣貌),那是人們從來沒有探索過的。而自覺孑然一身的小渡,卻唯獨聽見大菩提樹對他說話的聲音,告訴他並不寂寞的事實,接著他又聽見小狗、小鳥各種生物的聲音,敏銳地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所有生命的連結。

與自然最適合的關係

大把的綠、濃淡有致的綠,還有頻繁出現在後期畫作中,關於人走在森林深處小徑的意象,在在把讀者吸進他的畫裡,浸淫於呈現出來的靜謐裡,也想墊起腳尖、豎起耳朵聽聽看森林要說什麼給自己聽。寫實寧靜的畫作,卻能密密地將樹林深處的話語傳達出來,我總感覺作者自己一定也曾深深感受到什麼,所以可以傳達這種樸素卻深邃、細膩地貼近卻又無遠弗屆的合一感。

《光年之森》的開本不同於一般規格的日本漫畫,而是介於法國漫畫與日本漫畫的畫幅。對我來說,與其說是漫畫,不如說更接近繪本。這樣的開本,似乎更能感受到作者大幅渲染綠色的用意:森林的深邃、綠的磅礴氣勢、大樹的涵納、生命的闊遠;比起能夠快速地翻閱的直式刊本,這樣的篇幅更能讓眼睛深入與停留,令人由衷地感到心的放鬆,更想不斷深入他所營造的世界,只可惜《光年之森》只畫了一話,留下這個真的聽任自然而在讀者心中自成的結局。

我好奇谷口治郎筆下裡的人物,總是顯得安靜而沉澱,從隨意地喃喃自語、自成一個世界,到用赤子之心全然感受自然的方式,似乎這樣型態的旁觀者,才有更多餘裕去接納、感受這個世界。讓我想起,英國作家伊薛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 1904-1986)在《再見柏林》的一句話「我是一台不閉快門的照相機,完全被動、不斷記錄,毫不思考」。如此不積極、不建設的角度,只對自然保持觀察與中立的角度,是不是正是人類未來最適合與自然的關係呢?

天災人禍,例如地震和新冠病毒,都在提醒人們不要過度濫用人為權利,靜靜的傾聽,被動地行動,或許是與自然更好的相處模式了。我想像谷口大師,在過世之前,也許早就洞悉這個真理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