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繪哈里斯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馬克吐溫(Mark Twain)在1889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說《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敘述一位19世紀的美國康乃狄克(Connecticut)人Hank Morgan的故事。這小子莫名其妙的被時光隧道送回6世紀英國亞瑟王的時代。
在本書的第24章,主角說了一句話:「Hello Central! Is that you, Camelot?」Camelot是傳說中亞瑟王宮廷所在地,感興趣其細節的讀者可翻閱馬克吐溫的原著。我想談的是前半截句子「Hello Central」。在1877年之前,並無此用法。1877年之後才有「Hello Central」這種對話,一般會說:「Hello Central, give me……」翻譯成中文是 「總機妳好,請幫我接線到……」Central有時又以Operator一詞取代,係指電話接線生,大部分是女生,因此我用女字旁的「妳」。
最早的電話服務是採取專機專用方式,成對出租,只能讓兩個用戶對談。1877年,美國在New Haven安裝了第一套8線路的交換機(Switchboard),以人工方式交換不同電話線路,讓電話用戶不再限制於配對的電話機。早期的交換機為了能24小時幫電話用戶接線,會放置在接線生的家中。
後來Milo G. Kellogg發明Divided Multiple Switchboard(多重交換機),能讓多位接線生在一起工作,擴大了電話網路。於是電話公司將交換機和接線生集中在機房,稱為Central Office (CO)。我寫《Telephony Network and PBX Software》這本書時,使用Central Office一詞,常有學生不解其意,其實我是指「公用交換機」。
Kellogg先生後來成立了Kellogg Switchboard & Supply Company,是Alcatel的前身(現在則是Alcatel-Lucent) 。
電話接線生幾乎都是女性,直到1960年代中期後才有男性接線生。當年訓練女性接線生的項目包括有效率(Efficient)、恭敬(Deferential),以及和藹可親(Pleasant)。因此接線生也常在客戶精神受創時被當成訴苦的對象,提供心靈的藉慰。在20世紀初有許多音樂作品以「Hello Central」為曲名。例如有名的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 作曲家哈里斯 (Charles Kassell Harris; 1867-1930;如圖) 1901年的創作〈Hello central, give me heaven〉,便是敘述一位失去母親的小女孩打電話,請接線生將電話轉接到天堂,因為她知道媽媽在天堂。歌詞的第一段寫著:
Papa, I'm so sad and lonely
(爸爸,我如此的傷心與孤獨)
Sobbed a tearful little child
(是個啜泣而滿臉淚痕的小孩)
Since dear Mama's gone to heaven
(自從親愛的媽媽去了天堂)
Papa dear, you do not smile
(親愛的爸爸,你不再歡笑)
Hello Central, give me heaven
(總機妳好,請幫我接線到天堂)
For I know my mother's there
(因為我知道媽媽在那邊)
You will find her with the angels
(妳會找到她和天使在一起)
Over on the golden stair
(站在黃金階梯上)
這首歌以電話科技承載悲傷的思緒,真令人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