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座頭鯨在東短吻鱷河受困17天後,成功游回大海。圖/美聯社
文/郭宣含
一隻座頭鯨上個月現身於澳洲卡卡杜國家公園,距離出海口20公里處,這是座頭鯨史上第一次出現在這裡。科學家大感震驚,但同時又擔心這條河流鱷魚環伺,兩個物種可能出現衝突;不過幸好這隻座頭鯨迷航17天後,自行游回大海。
有驚無險
北領地東短吻鱷河(East Alligator River)孕育著大量河口鱷,一開始有3隻座頭鯨被發現,當時牠們已經進入這條河流超過一周。而之後有2隻座頭鯨自行游開,但剩下的那隻座頭鯨似乎受困在這條河流中。卡卡杜國家公園主任莫伊爾表示:「我們很開心看到牠成功離開卡卡杜的東短吻鱷河,游進范迪門海灣。」這是座頭鯨第一次在卡卡杜上游20公里處被發現,科學團隊上個月18日憂心加劇,因為當時這隻座頭鯨游在淺水區,身上很多泥濘,但看起來狀況尚可。
北領地科學家本來安排其他計畫,希望幫助這隻鯨魚出海,例如利用殺人鯨叫聲或是其他噪音,把這隻鯨魚嚇回大海。但這項計畫存有風險,因為這可能反而提高鯨魚擱淺的機會,科學家甚至放棄了在牠身上放追蹤器的想法,如此以來才能把嚇壞牠的機率降到最低。北領地科學家卡洛(Carol)表示「我們真心希望這隻鯨魚能趕上牠的夥伴,一起游回南極。」
為何迷航?
鯨魚跟海豚不一樣,牠們更加依賴光線和聲音來導航,但這反而是弱點,尤其在這人工因素干擾頻繁的年代,所以鯨魚正確導航的困難度也將愈來愈高。鯨魚海洋科學家凡妮莎解釋,鯨魚會出現在鱷魚河中,也有可能因為牠們是先天的探險家。「座頭鯨是充滿好奇心的動物,我們這幾年看到牠們數量大增。牠們可能出於好奇心游到這條河流,然後發現自己迷路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澳洲座頭鯨數量增加,可能表示之後會有更多鯨魚出現在陌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