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二○八年九月:漢末孔融之死

文/樹兔 |2020.09.23
987觀看次
字級

文/樹兔

東漢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日(西元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漢末大儒孔融(一五三─二○八)被殺害了。他是一位很特別的人物,本身也是孔子的二十代孫。

其最為人稱道的一件事蹟,除了「孔融讓梨」,再來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

孔融是否「大未必佳」,不妨從不同層面評論。

弱點在於現實功業方面,至於文學成就、思想成就都是當代一流的水準,道德標竿方面尤其值得本文再特別一提。

曹操(一五五─二二○)為了殺掉政敵孔融,命令路粹(?─二一四)羅列孔融的罪狀。待孔融被殺害之後,輿論譁然,曹操甚至親自再書寫一篇〈宣示孔融罪狀令〉,強調孔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曹操,正是用扶持道義的理由,殺害了自己的政敵。

審視曹操一生,終究臣節有虧,行事風格也頗為放蕩,若將「違天反道,敗倫亂理」的批判套到他自己頭上,這頂帽子反倒更合適。

即使稍具常識的人都明白,孔融之死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捍衛漢室王朝。

「夫忠直之迕於主,獨立之負於俗,理勢然也。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監不遠,覆車繼軌。」(曹魏.李康〈運命論〉)三國時期的這篇文字雖然憤世嫉俗,卻深刻指出不願從眾者的宿命。

孔融不懂得趨利避害,不懂個體生存的真諦。如在《論語》中,孔子說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孔融當然熟讀《論語》,卻不懂如何在語言、措辭方面委婉謹慎,這是他的天真與善良。只是這種天真與善良,在扭曲的環境下反倒成為巨大的包袱。

整個漢魏易代的過程是漸進的,孔融不過是一位被「集體意志」抹除的對象。這個「集體意志」係屬漢末「文明世界」的人們共同集捻造成的,至今跨越了一千八百一十二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