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軟體思惟與數位經濟

 |2020.09.17
3147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資訊硬體製造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早成功,反變成包袱。早年軟體人才缺乏發展機會,大多選擇出國,如今許多人在臉書、谷歌等國際大廠服務。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感嘆,「當年兩兆雙星若有一半投資軟體產業,台灣早就不一樣了」。

新冠疫情加速各國數位經濟的發展,但台灣在數位經濟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是,習慣把硬體當作資產,把軟體當作勞務;把建築物視為資產,把人才文化創作視為勞務。

以前民眾買電腦時,商家會附贈軟體;到了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的時代,軟體變得很複雜,完全翻轉傳統商業模式。舉例來說,在數位經濟時代,商家免費提供電子信箱、臉書,甚至提供零元手機;當民眾使用之後,商家蒐集民眾的使用資料,創造一個新商業模式,此時使用者與付費者未必是同一批人。

在台灣,決策者規畫經濟發展,多是硬體思惟,欠缺軟體思惟。以前瞻建設計畫為例,最初規畫八千八百多億的預算中,數位發展的比重僅占百分之五,其餘均是硬體建設,包括軌道建設占百分之四十八,水環境占百分之二十八。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公布前瞻2.0計畫,軌道建設預算腰斬,從原本四千二百多億元減為不到二千億元,各界譁然。相對地,與5G、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相關的數位建設從四百六十億成長至一千三百八十二億元,占百分之十六。而涵蓋校園裝冷氣等城鄉建設從一千三百多億增為二千四百三十一億元,占百分之二十九。

前瞻建設2.0計畫預算大挪移,在野黨指出,當初軌道建設合理性遭詬病,如今執政黨大砍軌道建設預算,符合各界期待,但也凸顯當初預算編列倉促,不負責任。對於數位建設、城鄉建設預算大幅擴編,在野黨憂恐有布建網軍、選舉綁樁之嫌,對此,在野黨應發揮嚴格監督的精神,用力把關。

如今看來,蔡政府的前瞻建設計畫,欠缺前瞻精神。最初版本完全從硬體思惟出發,未考慮軟體產業、數位經濟的發展趨勢。當各國經歷新冠疫情,發展零接觸經濟,軌道建設雖然在縮短城鄉差距上有幫助,但在數位經濟時代,上班、上學、購物、就醫、娛樂通通可以在網路上完成,如果蔡政府強調數位經濟,最初前瞻計畫中,數位經濟預算怎麼只占百分之五?即使經調整後,也僅占百分之十六。

未來是數位經濟時代,台灣欲在數位經濟的發展中勝出,政府與企業決策者必須改變過去的硬體思惟,轉向軟體思惟,延攬最優秀的軟體人才,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創造新的價值。新冠疫情期間,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迅速發展出病毒株定序溯源、老藥新用工具、社交距離App、健康回報App等創新應用,並公開與世界分享,做了最佳示範。台灣要提升數位競爭力,必須在軟體人才方面做更多投資,並加速數位發展部的成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