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8 阿含經與人間佛教5】 運用戒定慧學 化解煩惱

星雲大師 |2020.09.06
2589觀看次
字級
(十)身心四樂四不樂法 《增一阿含經》二五三經 圖/田旭桐
(十)身心四樂四不樂法 《增一阿含經》二五三經 圖/田旭桐

文/星雲大師

(十)身心四樂四不樂法

《增一阿含經》二五三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人出現於世。云何為四?或有人身樂心不樂;或有人心樂身不樂;或有人心亦不樂身亦不樂;或有人身亦樂心亦樂。

彼何等人身樂心不樂?於是,作福凡夫人,於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無所短乏,但不免餓鬼、畜生、地獄道,亦復不免惡趣中。是謂此人身樂心不樂。

彼何等人心樂身不樂?所謂阿羅漢不作功德,於是四事供養之中,不能自辦,終不能得,但免地獄、餓鬼、畜生之道,猶如羅漢唯喻比丘。是謂此人心樂身不樂。

彼何等人身亦不樂心亦不樂?所謂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能得四事供養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復不免地獄、餓鬼、畜生道。是謂此人身亦不樂心亦不樂。

彼何等人身亦樂心亦樂?所謂作功德阿羅漢,四事供養無所短乏,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復免地獄、餓鬼、畜生道,所謂尸波羅比丘是。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當如尸波羅比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的身心是快樂呢?還是痛苦呢?有的人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只是煩惱很多,不能心生歡喜;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內心自在,只是身體上有種種的病苦。世間本來就是苦樂參半,如何去除苦因,只存安樂與自在呢?這就必須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觀照自己很自在、很安樂。

我們喜歡的人,得不到,自然不自在;不歡喜的人,卻經常在一起,也不自在。觀境,在任何境界裡自在嗎?有的人一回家,全副身心放鬆,就好像在天堂;有的人一回家,聽到太太的嘮叨,就像在地獄一樣。人要自在,才能安樂;觀理、觀事不自在就不能安樂。所以,佛門中人見面時,常會關心問對方:「身心自在否?」

本篇經文指出四點:

1.身體很快樂,心裡不快樂。吃喝嫖賭的行為,就是讓身體覺得快樂,也是滿足一時的刺激,但是心裡並不充實、歡喜、愉悅,甚至引來更多的煩惱。又如布施的人,供養諸多飲食、臥具,雖有福德,但不免福報享盡後,仍會墮三惡道受苦。

2.心裡很快樂,身體不快樂。為了理想去奮鬥或者服務的人,他的身體可能很疲倦,不過內心有目標就會很快樂。又如阿羅漢雖已遠離三界輪迴苦,但因不修福德,四事供養不足,仍會有色身之苦。

3.身心都不快樂。指不行善、又造惡的凡夫。心中總是在貪欲、瞋恨、愚痴中掙脫不出來,時常在五欲六塵裡打滾的人,往往身心都不快樂。

4.身心都快樂。有的人除了注重身體的健康,也懂得要修心修行,所以身心都快樂,這就是菩薩道中的人,或是常修福慧的阿羅漢。

為什麼要學佛呢?為了追求永恆的歡喜、解脫、快樂。快樂在哪裡?一般人認為有錢就會快樂,可是有錢的人煩惱也很多;有的人以擁有愛情會快樂,但感情一發生變化,患得患失也不開心;有的人以保有多少土地、田產、房屋、工廠、事業為快樂,但事實上,產業愈多,煩惱也層出不窮,愈來愈多。

真正的快樂在哪裡?從念佛裡可以得到法樂,從禪坐裡可以得到禪悅,從禮拜裡可以得到解脫自在,從各種觀想裡可以得到滿足,從閱讀經文裡可以得到清淨安然。乃至隨喜參加法會,也能有所得。尤其戒定慧之學,運用在我們做人處事上,可以化解很多的煩惱,增加我們身心的快樂。

(十一)掃地五法

《增一阿含經》二九二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夫掃地之人有五事不得功德。云何為五?於是,掃地之人不知逆風,不知順風,復不作聚,復不除糞,然掃地之處復非淨潔。是謂,比丘!掃地之人,雖有五事,不成大功德。

復次,比丘!掃地之人成五功德。云何為五?於是,掃地之人知逆風、順風之理,亦知作聚,亦能除之,不留遺餘,極令淨好。是謂,比丘!有此五事成大功德。是故,諸比丘!當除前五事,修後五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俗語說:「有志無志,就看洗碗掃地。」在日本,要具大學資格才准許出家,出家以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掃地和擦地板。

我童年出家以後,幾乎近十年,天天掃地、擦玻璃,對掃地特別有感想。看起來雖是很單純的工作,但其中有很大的學問。好比掃地時風向如何?垃圾要堆在哪裡?灰塵多時要如何灑水?這些都是掃地時須注意的地方。

在《毗尼日用》裡,有許多日常生活的修行。如: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痴,蠲除罪法;洗滌形穢,當願眾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若舉於足,當願眾生,出生死海,具眾善法;洗浴身體,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總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而是希望大家能共同受益。

《阿彌陀經》裡的周利槃陀伽,因為愚笨而苦惱,佛陀勉勵他掃地時口持偈語,掃到最後,體悟心外的垢穢要掃除,心裡的貪瞋煩惱怎能不掃除?終於開悟,成了阿羅漢。駝驃比丘為每天來掛單的人,熱心服務引路,帶了二十年,終於悟道,感得手指、心燈都放光,再也不用提燈籠了。

因此,在我們衣食住行生活裡、各種工作中,應該多用心、多觀想,求好、求美、求真,則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可以覺悟。

(十二)五種希望

《增一阿含經》三一二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為五欲想?一者生豪貴之家,二者嫁適富貴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四者多有兒息,五者在家獨得由己。是謂,比丘!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如是,比丘!我比丘亦有五事可欲之想。云何為五?所謂禁戒、多聞、三昧成就、智慧、智慧解脫。是謂,比丘!有此五事可欲之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我生豪族種,亦適富貴家;

能役使夫主,非福不剋獲。

使我饒兒息,香華自嚴飾;

雖有此想念,非福不剋獲。

信戒而成就,三昧不移動;

智慧亦成就,懈怠而不剋。

尋欲得道果,不由生死淵;

願欲至涅槃,懈怠而不剋。

「如是,諸比丘!當求方便,行於善法,除去不善法,漸當前進,無有中悔之心。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希望,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欲」。好的欲望,是清淨的淨法欲、善法欲,例如希望讀書進步、希望開智慧、希望做功德、希望成佛作祖等;不好的欲望,則是染汙欲,好比想要貪圖人家的錢財、占人家的便宜等。

本經文提到,一般說女人有五種欲望:

1.希望出生在富有高貴的家庭。

2.希望嫁給有錢財勢力的人家。

3.希望丈夫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

4.希望自己生養好幾個兒女。

5.希望在家裡有做主的權力。

其實婦女的欲望不只這五點,現在社會的婦女,所希望的可能更多。有一個信徒的女兒,到了三十多歲還不想結婚,母親希望她早一點成家,拜託我勸他。我就問她:「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怎麼不嫁人呢?」她說:「我才不要嫁人,現在的男人都沒有幽默感,不風趣。」

這也沒錯,嫁給一個有錢有地位的丈夫,可是性格沒有詼諧、幽默,每天冷冰冰、死板板的像個木頭人,怎麼有趣味呢?婦女在家庭裡很辛苦,丈夫回到家如果能說幾句笑話,製造歡喜,家庭的氣氛就不一樣。同樣的,先生回來,太太也要笑臉好語相迎,給予讚美鼓勵。

外面的世界,要它不改變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要能不變化才是最重要。每一個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無怨無悔,當成是一種責任、一種承諾,幸福快樂就會在我們的心中。

現在的婦女都希望丈夫有幽默感、能參加社交活動,以自己的美貌、學問、能力為榮,希望先生沒有外遇、兒女孝順傑出、生活現代化、全家能平安等等;不過,如果能再學佛,生活中再有信仰,擁有佛法,則心中的世界會擴大,三千大千世界盡在心中,所擁有的更是難以計數。

對於僧眾來說,也有五種希求。既然出家了,就希望能守持禁戒,身心清淨;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定慧成就,自在無礙;智慧善巧,弘法利生;以智慧火,滅煩惱燄,得解脫道。若能自覺行佛,離這五種欲求就不遠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