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8 阿含經與人間佛教】集體創造 共有共成共存共享

文/星雲大師 |2020.09.05
2554觀看次
字級
(七)布施的過福 《增一阿含經》三一○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圖╱田旭桐

文/星雲大師

(七)布施的過福

《增一阿含經》三一○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云何為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是謂,比丘!有此五施不得其福。

比丘當知:復有五施令得大福。云何為五?一者造作園觀,二者造作林樹,三者造作橋梁,四者造作大船,五者與當來、過去造作房舍住處。是謂,比丘!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園觀施清涼,及作好橋梁;

河津渡人民,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恆當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此人必生天。

「是故,諸比丘!當念修行此五惠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布施有很大的功德,但布施若沒有智慧或布施錯誤,就會有過失。例如:拿錢給小孩買刀劍玩具,玩慣以後,他可能會用真刀真劍去傷害人;買小魚、小鳥給小孩子玩,一直玩到死,養成沒有慈悲心,這也不好。買香菸送人、買酒送人、替人傳遞毒品、捕鳥送人、捕魚送人、送女色惑亂人性等,都是有罪過的。甚至出錢建寺廟、神祠、佛堂,如果不弘揚佛法,反而藏垢納汙也是不應該。此外,錯誤的引導、邪見的傳授、布施非財、不樂之捐等,也都屬有過失的布施,不但不可以接受,更不可為。

那麼,要如何布施呢?我們可以倡導環保,大家一起來維護環境;你也可以布施公園、種樹植林、廢紙回收,或建設橋梁、認養路燈,給人交通方便,給人照亮光明,這些都是有功德的布施。

今天的社會,除了布施淨財,還要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況下,才是淨施,才是功德。一切的布施,都讓人有利益、給社會有利益,都是正正當當,那才是真正布施。布施錢財是比較容易,再沒有錢的人,有十塊錢要布施、有一塊錢要給人,人家也願意接受,他就能成就布施。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布施錢財,是求財富、求功德的唯一手段。

甚至,曾經有一個人到美國洛杉磯西來寺,表示要布施兩千塊美金,來彌補自己犯下的罪過。像這樣基於求贖罪、求報償的布施,並不如法,也不一定合法。

此外,還有什麼不當的布施?

1.給人錯誤的引導,也就是邪見的布施。

2.傳授邪知邪見、不正當的觀念給人。

3.布施不如法的錢財,例如搶來的、騙來的;甚至有人以為自己沒有收取賄賂,因為他收下來,就馬上轉布施出去了。即便是這樣,也還是不當的,是不可以接受的。

4.平均攤派,也就是硬是規定別人要出兩千塊、五千塊,這種不樂之捐,也是不當。

其實,除了金錢,還有其他很容易做到的布施。如:跟人微笑、點頭打招呼;說好話鼓勵別人、讚美他人;對人尊重有禮貌;傳授知識、技能;到醫院裡當義工;做心靈輔導、關懷慰問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布施。

信徒到寺廟禮佛,總不忘添油香;其實法師們也需要為信徒添油香;例如對信徒說好話,讚美信徒發心、慈悲、信仰很虔誠,讓他歡喜等,就是給信徒添油香。凡是對人有利益,對社會有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布施。

(八)五施五得

《增一阿含經》二八六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為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辯,是謂為五。復次,檀越施主施命之時,欲得長壽;施色之時,欲得端正;施安之時,欲得無病;施力之時,欲令無能勝;施辯之時,欲得無上正真之辯。比丘當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有此五功德。」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施命色及安,力辯為第五,

五功德已備,後受無窮福。

智者當念施,除去貪欲心,

今身有名譽,生天亦復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五功德者,當行此五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經文中,佛陀提到布施有五種:

第一施命:永明延壽禪師出家前是一位太守,生性慈悲,為了護生挪用公款,被判罪要砍頭。他在被殺的時候,講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將此一命,布施眾生。」過去的聖賢豪傑「殺生成仁,捨身取義」,都是以命來布施;現在有很多人,用自己的時間做義工,為別人服務,這也是生命的布施。

第二施色:色指外表的莊嚴。如環境美好清淨、舉止威儀端莊,讓大家見了很歡喜,這就是施色。

第三施安:如同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之一「施無畏」;幫助別人,讓他得到安穩,無有畏懼,就是施安。

第四施力:就是布施勞力,如當義工、幫助他人、為人服務。

第五施辯:就是引導別人,讓他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認識真理。樂說、會說的人,即是施辯。

能做到以上五種布施的人,可以獲得五得,即:施命可以得到長壽,施色可以得到端正,施安可以得到無病,施力可以得到無能勝,施辯可以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辯。

(九)人生三大病

《增一阿含經》一八一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風為大患,痰為大患,冷為大患。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風患者,酥為良藥,及酥所作飯食。若痰患者,蜜為良藥,及蜜所作飯食。若冷患者,油為良藥,及油所作飯食。是謂,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藥。

「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貪欲、瞋恚、愚痴。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不淨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緣所起道。是謂,比丘!此三大患有此三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索此三藥。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我們的身體有老、病、死等大患。有因痰而有病,因冷而有病,因風而有病。其實不止於此,目前社會許多現象,像迷信、詐騙、竊盜等,一一產生在現實生活裡,那也是一種毛病。

身體的病,有醫生可以幫我們治療;心理有貪欲、瞋恚、愚痴三大病,如何治療?佛教有三學叫「戒定慧」,戒可以治療貪欲的病,定可以治療瞋恚的病,慧可以治療愚痴的病。

人心貪欲的毛病實在難以對治。有個老爸爸到都市裡探望女兒,女兒想到老爸喜歡吃糖,難得進城,便買了一罐糖果給他吃。有一天,老爸爸的手卡在罐子裡,怎麼樣就是拔不出來。大家著急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沒有辦法,只有把罐子打破。後來發現,原來,老爸爸因為抓了太多糖果,所以手就拿不出來了。貪心,人難免都有,但要知道滿足、適可而止。

此外,不淨觀也可以療治貪欲。人所以貪欲,大多因為歡喜、很美、很好而產生我愛、我執,假如喜愛的東西不淨、醜陋、臭穢,自然就不會喜歡。佛教的不淨觀,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觀想人的身體是帶肉的骷髏,還有什麼可愛?對不當的財富,觀想「黃金是毒蛇」,就不會起貪念。

佛教把瞋恨比喻作無明火。有時候我們在生氣罵人時,都會口不擇言,而得罪對方,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所謂「瞋心一起,火燒功德林」,瞋恚像火一樣,一定要用慈悲觀來對治。

有一位媽媽準備一大盤水果,等待兒女放學後可以享用。小兒子看到那麼多水果,就在每一種水果上面都畫了人頭。

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調皮的兒子在水果上塗鴉,生氣的拿起棍子就要打他。小兒子說:「因為奶奶歡喜吃香蕉,我怕別人把香蕉吃了,就畫一個奶奶,這是留給奶奶吃。姊姊喜歡吃蘋果,我畫一個姊姊在蘋果上,要留給姊姊吃……媽媽為什麼要打我呢?」

媽媽一聽,好慚愧,還好聽了兒子的說明,萬一真的打下去,不是很遺憾嗎?我們的瞋恨心,往往就是在不明事理之下,犯了嚴重的錯誤。

我們要練習慈悲心、包容心,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先弄明白,不要太過衝動。所以我常說「發脾氣慢半拍」,慢了半拍,歌就唱不下去;想發脾氣時,可以跟對方說:「五分鐘後再跟你吵架。」慢了五分鐘再吵,可能氣都消了,不要吵架了。培養慈悲,慢半拍是很管用的。

貪欲,用喜捨、用不淨觀來對治;瞋恚,用慈悲觀對治,學習溫和、忍耐來對治;愚痴,則用因緣觀,學習明理來對治。

人類最大的愚痴,是不知道世間有因緣關係的存在。花草樹木,假如沒有土壤、沒有水分、沒有陽光、沒有空氣,就不可能生長;我們人生存在世間,沒有士農工商為大眾服務,沒有交通工具可搭,沒有報章雜誌可看……生活就會很不方便。

如果懂得因緣觀來對治愚痴,就可以遠離無明。重視因緣關係的存在,培養因緣,世界不是一個人的,需要集體創造,大家才能共有、共成、共存、共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