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開學季 全球都緊張

編譯/潘楠慕 |2020.09.06
1410觀看次
字級
工作人員為教室消毒,迎接開學季。 圖/法新社
學生進入校園前接受體溫測量。 圖/法新社
一些學校採取保持距離的型態恢復上課。 圖/美聯社
各國科學家正加快研發新冠疫苗。圖/美聯社
疫苗是對抗新冠病毒的關鍵之一。圖/美聯社
施打疫苗可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也可能出現副作用。圖/法新社
印度政府加強貧民窟的疫情檢驗。圖/美聯社
貧民窟的民眾缺乏社會福利保障。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新冠病毒疫情迫使全球許多學校關閉或採取遠距教學後,隨著九月開學季到來,已經或正準備展開新學期的學校面臨棘手難題:在感染病例持續上升之際,是否應該或者該如何安全復課。

瑞士非營利組織「洞察教育」(Insights for Education)統計,九月中旬將有十二個國家全面復課,五十五國局部復課,各自以不同策略遏制疫情透過校園擴散。

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推斷,新冠病毒對兒童構成的健康風險小於成人,學校也較不易成為社群傳播的來源。牛津大學副教授史內普(Matthew Snape)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很低。」

此外,許多人士正促請政府重新開放教育體系,以降低對學生學業的長期影響,並加速經濟復甦。

經濟學家指出,低收入國家的學生和教師完全退出教育體系,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世界銀行(World Bank)推估,教育經歷被迫中斷的學生,未來可能損失平均約一點六萬美元的收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助理總幹事吉安尼(Stefania Giannini)則表示,新冠疫情已使兩千四百萬名學童面臨輟學風險;他說:「教育是基本人權,讓學生重返校園是當務之急。」

然而,隨著法國、以色列、克羅埃西亞、西班牙、荷蘭和丹麥等國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再度竄升,公共衛生和教育專家呼籲,政府須審慎制定復課決策。

「洞察教育」的負責人葛羅布-薩哈里(Randa Grob-Zakhary)表示:「目前的情勢依然嚴峻,未來三到四周應密切關注各項訊息。我們應該開放學校,恢復教學,同時加快研究和應對的步調。」

成員涵蓋全球一百七十三國、三千兩百萬名教師的「教育國際」(Education International)秘書長愛德華茲(David Edwards)表示:「有些國家依據科學標準來評估學生重返校園的安全性,但有些國家則以民意調查、政治和專家意見制定復課標準,差距很大。」

愛德華茲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要求重啟校園,許多教師原本支持,如今已改變心意,因為美國數州都出現疫情升溫跡象。他認為,是否復課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須依疫情狀況和教育資源決定。

對於是否應該重新開放校園,愛德華茲持審慎樂觀態度,但他強調,復課的前提是預先擬定周密計畫;此外,重回校園的學生們也得體認,在新冠疫苗或有效療法出現前,校園生活勢必和以往不同,必須配合相關措施,遵守衛生部門的檢測與接觸追蹤規定。

愛德華茲並指出,學校應在檢測、追蹤和隔離等三大遏制疫情傳播的基本要素方面制定嚴謹計畫,配合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增加教師人數、遠距授課等措施,在保障學生教育權利的同時,讓疫情擴散的風險降至最低。

疫苗研發急促

可信度打折扣

新冠病毒疫苗攸關全球公共衛生和經濟,各國科學家正加緊研發步調;俄羅斯日前率先批准一款疫苗,美國總統川普也試圖快速核發疫苗許可;但科學家警告,新型病毒充滿不確定性,在確定疫苗的效果和是否有副作用前,主事者不應基於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利益考量輕率放行。

美國政府科學家指出,疫苗獲得批准的標準是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也就是參與人數在三萬人以上,且有效產生抗體的比率達五成。更重要的是,一些新疫苗的副作用,往往需在施打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

然而,川普政府已建議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依據「緊急授權使用」(EAU)規定,在今年總統大選前批准一款英國研發的疫苗;若其他疫苗的試驗結果出爐,也可能獲得批准。此外,FDA已授權使用康復者的血漿來治療新冠患者;這種療法雖然在治療其他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試驗數據並不充足。

一些專家抨擊川普的做法,宣稱這是民調落後的川普試圖扭轉選情的手段。美國疫情升溫,讓川普的處置方式受到批評,也讓川普的選情雪上加霜。

FDA轄下的生物製品評估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主任馬克斯(Peter Marks)揚言,若當局執意倉卒授權使用疫苗,他將辭職走人。

許多民眾對新冠疫苗存疑,目前只有約四成美國民眾表示願意接種疫苗,甚至有二成五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政府,絕不同意接種疫苗。

專家指出,小兒麻痺症、豬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曾被倉卒研發使用,但後來都出現有害的副作用;疫苗的研發速度確實重要,但政治人物不能把個人利益置於國民健康之上。

社經難題 削弱印度防疫作為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印度實施嚴格封鎖措施,確診病例相對不多,也未快速增加,但近來卻出現感染病例急遽攀升的現象,暴露印度面臨的經濟和社會難題。

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該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兩百萬例,是全球第三個突破這個門檻的國家。印度政府宣稱,該國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以總人口數十三億而言,目前的確診數和死亡率(約百分之二)並不算高。

然而,醫療機構人員透露,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可能與實際狀況有落差,也凸顯印度面臨的困境。

專家指出,印度防疫的嚴峻挑戰之一,是保持社交距離。據統計,印度約有七千四百萬人生活在擁擠的貧民窟,很難維持社交距離。

以印度第一大城孟買為例,當局與醫療機構七月在孟買採檢七千位民眾,結果顯示貧民窟居民有將近六成出現新冠病毒抗體,代表他們曾經染疫;相較之下,非貧民窟居民出現抗體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十六。

研究人員指出,貧民窟的衛生條件惡劣,人口密度極高,成為疫情擴散的熱區;公衛專家示警,貧民窟疫情很可能外溢至其他地區。

馬哈拉什特拉省醫學委員會(Maharashtra Medical Council)主席尚卡爾(Utture Shankar)表示,孟買當局已設法改善貧民窟環境,例如定期打掃與消毒,發放糧食,藉此遏制疫情蔓延,但成效如何仍待觀察。

疫情也凸顯印度經濟的脆弱性,總理莫迪三月時為了控制疫情採取鎖國政策,也收到一定成效;然而,印度經濟本已低迷,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寫下十多年來最低紀錄,甚至在明年陷入萎縮,封鎖措施讓經濟付出極高成本。

目前,印度多數確診病例出現在新德里、孟買等經濟重鎮,一旦封鎖這些地區,印度經濟命脈將癱瘓。為了避免經濟基礎瓦解,當局被迫冒險復工;但七月和八月感染病例激增,顯示重啟經濟活動已讓印度的疫情失守。

印度政府陷入防疫與經濟衰退的兩難,貧民窟的大規模傳染風險,則凸顯政府無力照顧底層人口權益,未積極建立社會福利保障、發展醫療資源等社會安全網。公衛專家表示,為免以鄰為壑,印度須加速實施抗疫和提振經濟措施,並與國際社會合作,以免疫情引發的公衛、經濟和社會危機由國內擴散至鄰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