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開學季 全球都緊張 編譯/潘楠慕 |2020.09.06 語音朗讀 14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工作人員為教室消毒,迎接開學季。 圖/法新社 學生進入校園前接受體溫測量。 圖/法新社 一些學校採取保持距離的型態恢復上課。 圖/美聯社 各國科學家正加快研發新冠疫苗。圖/美聯社疫苗是對抗新冠病毒的關鍵之一。圖/美聯社施打疫苗可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也可能出現副作用。圖/法新社印度政府加強貧民窟的疫情檢驗。圖/美聯社貧民窟的民眾缺乏社會福利保障。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新冠病毒疫情迫使全球許多學校關閉或採取遠距教學後,隨著九月開學季到來,已經或正準備展開新學期的學校面臨棘手難題:在感染病例持續上升之際,是否應該或者該如何安全復課。瑞士非營利組織「洞察教育」(Insights for Education)統計,九月中旬將有十二個國家全面復課,五十五國局部復課,各自以不同策略遏制疫情透過校園擴散。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推斷,新冠病毒對兒童構成的健康風險小於成人,學校也較不易成為社群傳播的來源。牛津大學副教授史內普(Matthew Snape)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很低。」此外,許多人士正促請政府重新開放教育體系,以降低對學生學業的長期影響,並加速經濟復甦。經濟學家指出,低收入國家的學生和教師完全退出教育體系,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世界銀行(World Bank)推估,教育經歷被迫中斷的學生,未來可能損失平均約一點六萬美元的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助理總幹事吉安尼(Stefania Giannini)則表示,新冠疫情已使兩千四百萬名學童面臨輟學風險;他說:「教育是基本人權,讓學生重返校園是當務之急。」然而,隨著法國、以色列、克羅埃西亞、西班牙、荷蘭和丹麥等國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再度竄升,公共衛生和教育專家呼籲,政府須審慎制定復課決策。「洞察教育」的負責人葛羅布-薩哈里(Randa Grob-Zakhary)表示:「目前的情勢依然嚴峻,未來三到四周應密切關注各項訊息。我們應該開放學校,恢復教學,同時加快研究和應對的步調。」成員涵蓋全球一百七十三國、三千兩百萬名教師的「教育國際」(Education International)秘書長愛德華茲(David Edwards)表示:「有些國家依據科學標準來評估學生重返校園的安全性,但有些國家則以民意調查、政治和專家意見制定復課標準,差距很大。」愛德華茲表示,美國總統川普要求重啟校園,許多教師原本支持,如今已改變心意,因為美國數州都出現疫情升溫跡象。他認為,是否復課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須依疫情狀況和教育資源決定。對於是否應該重新開放校園,愛德華茲持審慎樂觀態度,但他強調,復課的前提是預先擬定周密計畫;此外,重回校園的學生們也得體認,在新冠疫苗或有效療法出現前,校園生活勢必和以往不同,必須配合相關措施,遵守衛生部門的檢測與接觸追蹤規定。愛德華茲並指出,學校應在檢測、追蹤和隔離等三大遏制疫情傳播的基本要素方面制定嚴謹計畫,配合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增加教師人數、遠距授課等措施,在保障學生教育權利的同時,讓疫情擴散的風險降至最低。疫苗研發急促可信度打折扣新冠病毒疫苗攸關全球公共衛生和經濟,各國科學家正加緊研發步調;俄羅斯日前率先批准一款疫苗,美國總統川普也試圖快速核發疫苗許可;但科學家警告,新型病毒充滿不確定性,在確定疫苗的效果和是否有副作用前,主事者不應基於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利益考量輕率放行。美國政府科學家指出,疫苗獲得批准的標準是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也就是參與人數在三萬人以上,且有效產生抗體的比率達五成。更重要的是,一些新疫苗的副作用,往往需在施打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然而,川普政府已建議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依據「緊急授權使用」(EAU)規定,在今年總統大選前批准一款英國研發的疫苗;若其他疫苗的試驗結果出爐,也可能獲得批准。此外,FDA已授權使用康復者的血漿來治療新冠患者;這種療法雖然在治療其他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試驗數據並不充足。一些專家抨擊川普的做法,宣稱這是民調落後的川普試圖扭轉選情的手段。美國疫情升溫,讓川普的處置方式受到批評,也讓川普的選情雪上加霜。FDA轄下的生物製品評估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and Research)主任馬克斯(Peter Marks)揚言,若當局執意倉卒授權使用疫苗,他將辭職走人。許多民眾對新冠疫苗存疑,目前只有約四成美國民眾表示願意接種疫苗,甚至有二成五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政府,絕不同意接種疫苗。專家指出,小兒麻痺症、豬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曾被倉卒研發使用,但後來都出現有害的副作用;疫苗的研發速度確實重要,但政治人物不能把個人利益置於國民健康之上。社經難題 削弱印度防疫作為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印度實施嚴格封鎖措施,確診病例相對不多,也未快速增加,但近來卻出現感染病例急遽攀升的現象,暴露印度面臨的經濟和社會難題。印度衛生部數據顯示,該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兩百萬例,是全球第三個突破這個門檻的國家。印度政府宣稱,該國是全球人口第二大國,以總人口數十三億而言,目前的確診數和死亡率(約百分之二)並不算高。然而,醫療機構人員透露,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可能與實際狀況有落差,也凸顯印度面臨的困境。專家指出,印度防疫的嚴峻挑戰之一,是保持社交距離。據統計,印度約有七千四百萬人生活在擁擠的貧民窟,很難維持社交距離。以印度第一大城孟買為例,當局與醫療機構七月在孟買採檢七千位民眾,結果顯示貧民窟居民有將近六成出現新冠病毒抗體,代表他們曾經染疫;相較之下,非貧民窟居民出現抗體的比率只有百分之十六。研究人員指出,貧民窟的衛生條件惡劣,人口密度極高,成為疫情擴散的熱區;公衛專家示警,貧民窟疫情很可能外溢至其他地區。馬哈拉什特拉省醫學委員會(Maharashtra Medical Council)主席尚卡爾(Utture Shankar)表示,孟買當局已設法改善貧民窟環境,例如定期打掃與消毒,發放糧食,藉此遏制疫情蔓延,但成效如何仍待觀察。疫情也凸顯印度經濟的脆弱性,總理莫迪三月時為了控制疫情採取鎖國政策,也收到一定成效;然而,印度經濟本已低迷,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寫下十多年來最低紀錄,甚至在明年陷入萎縮,封鎖措施讓經濟付出極高成本。目前,印度多數確診病例出現在新德里、孟買等經濟重鎮,一旦封鎖這些地區,印度經濟命脈將癱瘓。為了避免經濟基礎瓦解,當局被迫冒險復工;但七月和八月感染病例激增,顯示重啟經濟活動已讓印度的疫情失守。印度政府陷入防疫與經濟衰退的兩難,貧民窟的大規模傳染風險,則凸顯政府無力照顧底層人口權益,未積極建立社會福利保障、發展醫療資源等社會安全網。公衛專家表示,為免以鄰為壑,印度須加速實施抗疫和提振經濟措施,並與國際社會合作,以免疫情引發的公衛、經濟和社會危機由國內擴散至鄰國。 前一篇文章 菜單小調整 選餐得來素 下一篇文章 食物殘渣 禁入垃圾桶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伊朗女性新審美觀 鼻形雕塑成風新藥開發步調慢 找現有藥物抗失智蘇格蘭折磨室 激發樹木生命力辛巴威養蛆賺錢 兼顧環保減碳減少噴灑農藥 善用天敵防治害蟲 作者其他文章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伊朗女性新審美觀 鼻形雕塑成風新藥開發步調慢 找現有藥物抗失智蘇格蘭折磨室 激發樹木生命力辛巴威養蛆賺錢 兼顧環保減碳減少噴灑農藥 善用天敵防治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