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烏魚繡傳承人】 王春艷 傳承刺繡教人賺錢 也豐富生活 文/徐凱鑫、劉赫垚 |2020.08.23 語音朗讀 16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安烏魚繡作品。圖/新華社 在北安市烏魚繡傳承展示館介紹烏魚繡作品。圖/新華社 王春艷(中)在展示館內指導學員刺繡技巧。圖/新華社 文/徐凱鑫、劉赫垚在黑龍江省北安市烏魚繡傳承展示館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春艷正和繡娘一起「飛針走線」,靈巧的手指拈著細如牛毛的繡針上下穿動。遠遠望去,繡布上的圖案宛如畫筆勾勒般流暢自然。融合豪放細膩特點烏魚繡是金代傳統刺繡融合烏裕爾河流域各民族刺繡技法而形成的刺繡流派,獨具特色。北安市是烏裕爾河的源頭,也是烏魚繡的起源地之一。身為北安烏魚繡第四代傳承人,王春艷從小便和祖母學習刺繡。由於對刺繡抱有熱情,以及她突出的藝術天賦,家人對她一直悉心培養。「小時候,家裡的牛奶和羊奶捨不得喝,都用來給我泡手。」王春艷說,做刺繡,一雙光滑細嫩的手格外重要。繡製人物皮膚、五官、毛髮等,都要用比頭髮還細的桑蠶絲線。粗糙的手指容易將絲線刮「起毛」,影響繡品整體視覺效果。不同於一些刺繡慣用的「小針腳」,烏魚繡多用粗獷的「長針腳」繡出靈動細緻的圖案。王春艷說,烏魚繡融合豪放與細膩兩種特點,具有古風古韻,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北方人的性格特點。展館內,一幅馬頭刺繡格外引人注目。「當有光灑在上面時,你會感覺馬兒在注視著你。」王春艷說,創作這幅作品時,她別出心裁,跳出「以滿為好」的傳統刺繡觀念,選擇「做減法」:以黑色繡布為底,採用留白的方式,僅用絲線勾勒出少部分馬頭輪廓,別有一番神韻。「靈感、創新、寓意,是一幅好作品要涵蓋的元素。」王春艷認為,當刺繡上升到非遺級別,技巧只是基礎,善於從生活中探尋靈感,不斷鑽研創新,並賦予作品獨特的靈魂,這才是一位非遺傳承人應具備的特質。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當然,王春艷的藝術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多年前,她也曾為了生計到處奔波。「那時候沒人知道烏魚繡,用再貴的原料,花再多心思,也賣不上好價錢。」她說,最難的時候,自己連房租都交不起。「酒香也怕巷子深。」王春艷知道,雖然自己對繡品質量有信心,但也需要打出品牌。她開始四處布展,參加各級別比賽。功夫不負苦心人,漸漸地,烏魚繡吸引愈來愈多的目光,人們開始重視作品中蘊含的藝術價值。與此同時,北安市政府重視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幫助烏魚繡申報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還免費為王春艷提供三百平方公尺的展館場地,她再也不用在陰暗潮溼的商場小攤位展示自己的繡品了。王春艷說,有了政府的幫助與支持,烏魚繡從沒沒無名到為人所知。隨著烏魚繡吸引更多「粉絲」,王春艷創立了烏魚繡技能培訓學校,將繡藝免費傾囊相授。截至目前,她已培訓三千多人,並組建繡娘團,其中有「寶媽」,有烏魚繡愛好者,還有靠這門手藝增收的貧困戶。七十一歲的李雲霞去年開始和王春艷學習烏魚繡。「刺繡對體力要求不高,心細就成,工作時間也自由。」李雲霞說,現在給香囊、扇子等物件繡製圖案,不但能掙錢,還豐富了老年生活。看到烏魚繡的發展和鄉親們的日子一同向好,王春艷倍感欣慰。「非遺的意義不是陳列在博物館。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才是真正的傳承。」王春艷說,將北安烏魚繡繼續發揚光大,是她的畢生心願,她會和廣大烏魚繡愛好者為這一目標努力奮鬥。 前一篇文章 【華特氣體董事長】石平湘 看準方向 慢就是快 下一篇文章 【怒族能人】 郁伍林 直播仙境搞定旅遊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