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在客棧院子裡彈唱歌舞。圖/新華社
郁伍林和太太魯冰花在客棧院子裡打掃衛生。
圖/新華社
文/記者陳永強、趙珮然
朝霞、峽谷、雲海……每天清晨,「怒族能人」郁伍林都要在朋友圈「直播」美景。這是他近幾年養成的習慣。
他站在自家房子前,把拍攝的高山雲海「發出去」,會有很多人點讚。他的家所在的村寨叫老姆登,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個小山村。雖地處偏遠,卻是遊客嚮往的「人間仙境」。
老姆登村美,村民們勤勞。在郁伍林的帶動下,村民們守著綠水青山,開客棧、辦農家樂、種高山茶,一改貧困落後的面貌,闊步邁向小康。
小山村的美麗經濟
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們喜歡來的地方。在怒江州,提起老姆登村,幾乎無人不曉。從州府所在地六庫出發,沿著新修的「美麗公路」向北行駛,差不多兩小時的車程,便抵達這個村寨。
據當地幹部講,換作以前可沒這樣的「待遇」,一路顛簸不說,如果遇到塌方,就只有在車裡過夜。
早年,這個美麗的村寨並不為遊客知曉。但近年來,到老姆登村旅遊的人愈來愈多,每逢節假日,村裡有的客棧一房難求。
採訪當天,記者住進了郁伍林家的客棧。得知有客人來訪,正在山上挖野菜的他,趕在太陽落山前回到了家。
見到記者,他一臉憨笑。不過記者很快發現,坐在面前的這個老實人相當有經濟頭腦,他不僅經營客棧,還種茶賣茶。
「家鄉的風景這麼美,不搞旅遊可惜了。」他給記者算了一下賬,一年下來收入少說也有人民幣二、三十萬元。
「這個叫雪菜,生長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只有每年五月雪消了才有。」郁伍林指著剛從山上背回來的野菜說,都是挖來給遊客吃的。郁伍林的妻子魯冰花是獨龍族,話不多,手腳麻利,很快就給遊客端來了四菜一湯。
看大伙兒吃得讚不絕口,郁伍林笑著說:「這些菜,現在村裡的客棧家家都能做。我們就是要讓遊客覺得老姆登村不僅好玩,還好吃好住。」
火塘夜話旅遊脫貧
「小時候,家裡的房子漏雨漏風。」
「放牛和砍柴時,腳經常被扎得流血。」
火塘邊,記者聽郁伍林憶苦思甜。很多人未必知道,在怒江州,有怒族、獨龍族、傈僳族三個「直過民族」。一九九六年,郁伍林作為怒族的代表,被選派到上海展示怒族文化,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大都市的繁華讓郁伍林意識到,家鄉怒江其實是「另一個世界」。當時,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貧窮的生活。但具體怎麼改變,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從二○○○年開始,家裡不時有背包客借宿。臨走時,會給我的孩子二三十塊錢。」郁伍林說,對於自己的家鄉,大家習以為常,可背包客很稀罕。這對自己有所觸動,開始意識到發展鄉村旅遊是一條出路。
二○○八年,郁伍林先是從農村信用社貸款,又跟親戚朋友借錢,東拼西湊一共投了人民幣十六萬元,在自家院子裡建成了村裡第一家客棧。
「沒想到後來遊客愈來愈多,生意愈來愈好。」郁伍林說,經營客棧沒幾年,自己就擺脫了貧困。
村里公認他為能人
郁伍林從小喜愛怒族歌舞,前幾年還被雲南省選定為怒族民歌「哦嘚嘚」的傳承人,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演出,這是他的「軟實力」。
「哦嘚嘚、哦嘚嘚……」只要家裡有客人來,郁伍林都要在家裡舉辦「火塘KTV」,他邊跳邊彈唱,為客人助興。
見過世面,又是村裡公認的「能人」,郁伍林獲得了村民的認可。有位村民告訴記者,郁伍林有本事,學著他做事準沒錯。
老姆登村有種植茶葉的傳統,生長在碧羅雪山的茶葉在當地有口皆碑,但對於常年生活在大山裡的人來說,好東西也愁賣。為解決這一難題,在朋友的幫助下,郁伍林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茶葉品牌,除了賣給遊客,還在網上售賣。「網上的需求大,我自己家的都不夠,就把其他家的收購過來賣。現在村裡很多人都種茶,收入還不錯。」郁伍林笑著說。
「雲上,早安!」翻看郁伍林的微信朋友圈,這是他發的最多的一句話。不難看出,他很享受現在的生活。談及未來,他說:「現在雲南正在建設大滇西旅遊環線,已經開始在怒江修建半山酒店。怒江的旅遊資源稟賦是世界級的,我們迎來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