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發展,國內史無前例的超低利率環境,將台股推上了歷史新高點,房市買氣逐漸熱絡,國際金價也攀上新天價。但是,國內的實體經濟並未明顯復甦,主計總處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也僅有百分之一點六七水準;目前市場的超前表現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疫情和國際政治的變數也還非常多;更要小心市場反轉導致經濟泡沫破裂。
房市歷經前幾年的低迷買氣,最近不少房地產業者搭上資金熱潮題材,暗示民眾「趕快上車」,「國內房市有八道資金湧現」等。最近國內感受到不少熱錢效應,包括:利率創新低,目前國內五大行庫的新承作房貸指標利率平均只有百分之一點三四九;超低利率也逼出許多定存資金,轉在股市、房市、金市等尋找報酬率稍高一點的投資工具;弱勢美元導致台幣升值,國外熱錢進來台灣炒作;台商持續回流與投資台灣的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香港人因港版國安法轉來台灣買房、定居等等。國內外的資金浮現,也可以從最近走勢強勁的台幣匯率獲得印證。
雖然全球疫情持續升高,但這些特殊的資金浪潮集中湧現,讓近來台灣的股市、房市似乎有超前表現,也讓國人快要忘記國內外疫情還未獲得完全的緩解。值得注意的是,股市、房市雖然熱絡,卻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實不宜過度樂觀。
據主計總處在五月最新經濟預測,今年前兩季的經濟「季增年率」都是負成長,且是連兩季的負成長,已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衰退」定義。
而主計總處當時還預測,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僅百分之一點六七,比上一次預測時還要再下修零點零七個百分點,可見主計總處估計下半年即使經濟回溫,仍無法回到理想水準。
展望未來,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情勢仍無法樂觀。在疫情方面,全球的確診病例持續延燒;但國人防疫警覺日漸鬆懈,醫界普遍憂心「疫情海嘯在眼前,台灣卻視而不見」;而美國許多學者專家也不斷示警,秋冬之後全球恐將爆發第二波嚴重的疫情,因此疫情因素仍將持續左右全球經濟與市場的發展。在國際政治方面,美中對峙持續升高,國際地緣政治也充滿衝突,稍一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任何風吹草動就可能讓市場再度變成驚弓之鳥。
目前實體經濟明明仍然弱得像貓,市場卻頻頻出現老虎般的漲勢或價格,讓很多民眾最近面臨抉擇是否要在此時跳下去買股或買房。 但對於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市場來說,一旦出現價格大漲,可能代表市場有人操縱或投資人過度激情,現今經濟並非萬里無雲,但股市、房市卻出現不理性的大漲,大家務必居高思危。
無論是疫情或是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目前仍充滿為數眾多的危險因素,資金如水流,能載舟、也能覆舟。一旦黑天鵝、灰犀牛隨時再現,資金泡沫可能很快就會再發生變化,要提防市場遭遇無情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