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 懵懂入山門

文╱葉含氤 |2020.07.29
2523觀看次
字級
永福寺一景。圖╱葉含氤
永福寺茶園與廊閣。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一部頗有文藝風格的短影片,敘述一位年輕僧人如何的鑽研《紅樓夢》。但吸引我的不是這僧人或紅樓,而是影片中的背景——杭州永福寺。

去年在杭州初見「永福寺」三個字時,覺得寺名很尋常,心想此地佛寺古蹟很多,少去這一處好像也沒損失,以致於在要去與不去之間躊躇許久。後來,路過山門,因為沒來由的一念,莫名地就走了進去。親歷後,才知自己先前的無知淺俗。

永福寺位於盛名遠播的靈隱寺旁,與靈隱一樣都是建於東晉的古寺。我去時是黃梅天,但就算霪雨纏綿,靈隱寺的遊人香客依然紛沓絡繹,反觀近在咫尺的永福寺,靜寧安和許多。

永福寺深長廣闊,庭院幽秀,入門處有一大片的龍井茶園,沿著山坡迤邐,枝葉經大雨滌洗,更顯浥浥蒼翠,遠望重山無盡一片綠,益覺天地潔淨。

我拾級而上,除了合十禮拜,更發現寺中幾處的命名都很別致,讓人目光一亮,例如「梵籟堂」,是法堂與音樂廳。佛寺裡有說法堂本是必然,但有「音樂廳」就顯出不同之處,雖然這個音樂廳也是一個靜坐聽法的地方。此外還有「迦陵鳴空」、「雲山桂隱」、「墨香琴韻」這類的匾額題詞,詩韻盈盈洋溢又閎麗脫俗,一點也不像尋常的佛寺,其中「墨」與「琴」二字,更像是文人騷客的書齋別號。我看著如珍珠般澄慧清雅的字句,就算當時梅雨淋漓,內心也自在怡然。

沿著小路,走過數進的房舍,這佛寺實在太特別,既能徜徉在文字意境間,又能閒看雨中朦朧一枝花。我企圖從景物與建築,尋覓一絲玄機端倪,直到走入「心越印室」這閣樓。

「心越印室」展示著東皋心越禪師的書畫篆刻作品。他是明末清初人,也是永福寺的傳奇高僧,後來遠赴東瀛弘法十九年,直至圓寂。禪師精通詩文與丹青,更擅於篆刻與琴藝,在華日文化交流史中,是繼唐代鑒真和尚之後的第一人。日人稱他為「篆刻之父」,此外在《日本琴學史》也記載著:「琴學盛於日本,東皋之功也。」

心越禪師的篆刻嚴謹,字字皆有訓有詁,一筆一畫嚴守繩墨,且風格多樣:有蒼勁、有孤冷、有典雅、有深邃。其繪畫多為釋道人物與松竹梅。至於琴藝,更應一提。當年禪師東渡時,帶了五只七弦琴,以及諸多曲譜。七弦琴即古琴,琴音簡素悠遠,印合梵唄,更顯禪意。禪師在長崎傳法的同時,也將古琴藝術帶入當地的貴族寺院與文人市井間,使原本已衰萎的習琴風氣再度揚盛起來。他攜去的古琴中,其一的「虞舜琴」現藏於東京帝國博物館。

從「心越印室」這書閣裡的展示與介紹,我總算明白為何永福寺一景一物都含蘊著藝文英華,而且還兼有「音樂廳」的原因。其目的是希望能延續禪師的款款藝心,並讓這段歷史不至於湮沒在無邊歲月中。

來此之前,我只知有鑒真,不知有心越。這一回,雖是懵懵懂懂入山門,卻有汲來清泉烹龍井的醍醐灌頂。

永福寺,果然甚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