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肥、短的蘋果絲瓜。圖╱王文靜
作者忘了請教大名的絲瓜農夫。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
沿著宜蘭大礁溪,獨自晨走,耳際是樹鵲與五色鳥。人煙稀少的鄉間,走著走著,綠綠的山際忽然探出大片長滿黃花的棚架,一朵朵精神抖擻地朝天空綻放。我好奇地溜進去會一會黃花與絲瓜們,一位滿身大汗的農人從瓜棚深處走出來。
這是主人吧?
「怎麼賣?我身上沒帶錢,隔日來買。」農人說隔日市場休市,不來,想要就先拿走,沒關係,有空再把錢放在門口即可。
我愣了一下,真是愣住了。
這是鄉間的「大同世界」?素昧生平,農夫一派淡然,全然不擔心錢被偷或沒收到,這麼放心一位路人。我這俗氣都市人秒蹦出一大堆疑問。他靦腆笑了笑,無所謂。
棚架下的絲瓜模樣「矮、肥、短」,福福氣氣。我多問二句,原來這不是一般絲瓜,乃新品種的「蘋果絲瓜」,口感清脆,少籽;但容易裂瓜,不好種,很多農人半途而廢。天色乍亮就在瓜棚工作的他,汗如雨淋。
農人不易,我本只想買一斤自用,轉念買下一箱,分送這次同行者。央請農人稍後運至我下榻民宿。半小時後,換下汗衫的他開著貨車載來今早收成,下車將沉甸甸的三十斤絲瓜,搬至陰涼處。他堅持不肯收運費,還多送了一袋。
田裡工作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臣服於老天,不貪不算計。農人質樸如鏡,讓我慚愧──泡在都市許久的人際間堤防,每分錢都不吃虧的心思。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說得好:「金錢是生著羽翼的東西,有時它會自行飛去,有時必須將它放出去,才能帶更多回來。」
能把金錢放出去,把從容放出去,這是自由。
農人離去,我與朋友共用早餐。
一群人,有認識多年的老朋友,有才認識的新朋友。朋友們還是不清楚:我到底是買了絲瓜?還是蘋果?還是買了絲瓜┼蘋果?說到底,它叫什麼似也不重要,幾個絲瓜讓大家在嬉鬧中瞬間熟識,開啟一天的愉快。愈來愈覺得,小處開心,這才是人生。
不那麼緊湊的步調,換來有品質的生活,一如瑞典人的生活態度Fika(咖啡小憩,coffee break)。
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是我最喜歡的歐洲城市之一。城市環抱港灣,美得優雅,美得慵懶。優雅與慵懶的內涵是Fika文化,別匆匆忙忙過日子,坐下來享受你的咖啡和小麵包吧,哪怕只有十分鐘,哪怕在工作日,早上十點喝咖啡休息片刻,下午三點再喝一杯。
瑞典企業強制員工要Fika時間。瑞典人認為不論多忙碌,也必需不時放下工作休息一會,讓生活美好。
幾年前,瑞典有不少公司率先世界實驗一天六小時工時。瑞典人的工作壓力是全球最低,幸福度是全球第十。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美滿生活指數,只有百分之一瑞典勞工加班。相較亞洲人的勤奮,你不得不佩服瑞典人很懂得「如何在放鬆與專注之間切換」;受瑞典人影響,從紐約到倫敦,現在世界很多城市開始享受Fika文化。
不只Fika文化,瑞典人還有一項特別的規定:自由通行權。大自然是公眾的,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通行,甚至搭帳篷、採漿果與蘑菇;即便是私人草地或森林,只要不破壞草木,不打擾主人。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規定,讓人敬佩的涵養與器度,擁有者不自私,不獨享,不計較。
生活少一點計較,幸福其實也就不遠。瑞典人證明了,宜蘭的農夫證明了,我也要奔向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