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蠵龜體內的脂肪是深綠色的(不過這個組成跟牠的飲食無關),人家之所以叫牠「綠」蠵龜不是因為外表,而是因為牠的脂肪顏色哦!圖/玉子
世界上有7種海龜,其中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以及革龜是5種會出現在台灣周邊海域的種類。圖/玉子
文/玉子
世界上有7種海龜,其中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以及革龜是5種會出現在台灣周邊海域的種類。其中以綠蠵龜最為常見,且是唯一會在台灣的轄區上岸產卵的海龜。綠蠵龜以海草和海藻為食,綠蠵龜體內的脂肪是深綠色的(不過這個組成跟牠的飲食無關),人家之所以叫牠「綠」蠵龜不是因為外表,而是因為牠的脂肪顏色哦!所以人家之所以叫「綠」蠵龜是因為牠的脂肪哦!
我們偶爾能在相關影片中看到,剛孵化的綠蠵龜寶寶努力向海洋前進的模樣,不過,你有想過孵化的綠蠵龜寶寶之後都去了哪裡嗎?牠們經歷了什麼才能成為成年的綠蠵龜爸媽呢?由於海龜的生命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海洋中渡過,因此過去人們很難在汪洋大海中追蹤並了解牠們的生命史。不過隨著追蹤技術的進步,海龜神祕的「失落歲月」也逐漸揭開了面紗。
綠蠵龜寶寶在出生之後會進入「大洋漂流期」,牠們將「漂移」到適合龜寶寶成長的海域(如大洋中央的漂流藻底下),生活4到5年後,再轉移陣地到食物更充沛的珊瑚礁、海草床等大陸棚區域,繼續成長為成龜。
雖然海龜已經很適應海洋環境了,但牠們仍保有祖先的繁殖機制──那就是在陸地上產卵,再加上牠們對自己的棲息地忠誠度很高,因此即使出生地可能距離覓食海域數百到數千公里遠,發情的成龜仍會毅力十足地洄游交配。
知道了海龜成長的歷程之後,再看到上岸產卵的母龜,便會覺得牠們為人(龜)父母真的好偉大!不過,近年因為沿岸沙地遭破壞、人為干擾、夜間光害等問題,讓臨盆的母龜不敢上岸,影響了綠蠵龜的族群。再加上地球暖化的問題,導致出生的龜寶寶性別比大大地失衡(女生比較多),也是一個需要被注意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