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夢幻的石頭——泉州出米石(下)

文/洪少霖 |2020.07.13
1267觀看次
字級
仙公山出米岩。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仙公山出米岩

泉州市洛江區仙公山白水岩後峭壁底部,有一岩穴裂孔,約五釐米圓徑,名為「出米岩」。

傳說,五代時期何氏九仙施展法術奪了貪官汙吏的庫糧,儲藏於此,並作法使之根據當日寺中僧侶香客的人數,自動流出適量白米供應食用。後來,寺中有一個住眾想多得米糧,而使用鋼針打鑿出米孔,結果鋼針反而被石頭鉗住,至今鋼針仍鉗在出米岩口,像鐵鑄一樣再也拔不出來。從此,出米岩不再有靈性,白米顆粒不出。

清嘉慶年間(一七九六─一八二○),仙公山住持普憲禪師撰詩:「岩崖米石昔曾然,疑是靈山別一天」。五代竟傳從此出,於今空鎖待何年?

石頭能出米,那石頭有著一分神奇,是一種超自然現象。據學者專家初步統計,中國南方有著五十九處相似的出米石,其中福建省有十四處,台灣有十一處。

出米石的傳說,大多始於唐、宋兩代。在其之前有傳說:弘農地區楊子家中房梁自行流出大米,流了三年之久。

出米石的傳說,往往與佛、道兩教相關。長樂龍泉寺當地傳說:唐代高僧百丈懷海禪師(七四九─八一四)於唐貞元年間,重建福建長樂龍泉寺時,將所化之米,用神通運回,藏於石佛肚內,並吩咐廚師每日到殿後石佛臍眼中取米。出米數量剛好能飽餐於當日之眾。工程告竣,石佛不再出米。類似傳說,在福州建雲居上庵寺等地也有著不少。

或許,那些出米石、那些傳說是百姓對大米的追求,以及對饑餓深刻記憶所萌生而成;或許,是佛、道兩教在吸引信眾與施捨過程中附帶的方式;或許,出米石大都為帶著白狀斑點的岩石,它們的形狀讓饑餓的人們容易誤認誤判;或許,民間傳說的流傳,在百姓中有著廣泛性與模仿性,在不同地方也常流傳著相似傳說。

然而,對於今人而言,以感性及科學的眼光與思惟來看,那些石頭皆是無言的石頭、夢幻的石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