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藝賞析】我國早年的漫畫

文/石隱 |2020.07.07
1156觀看次
字級

文/石隱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漫畫也發展得早;如山東武梁祠留有一幅漢朝石刻,名為「夏桀」。桀帝是夏朝最後的一個帝王,十分暴戾、殘忍,而且荒淫無度。《尚書.湯誓》記載,人民不願跟夏桀合作,悲憤說:「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再下來約距今一千餘年前的五朝十國後蜀時,出現一位諷刺畫家石恪,他是四川成都人,生平未能詳考。但文獻記載說:「恪性不羈,滑稽玩世。」

石恪的繪畫是為了賺錢,也是為藝術。所以「雖豪貴相請,少有不足,圖畫中必有譏諷焉。」 「為畫多為古僻人物,詭形殊狀,以蔑辱豪右,西州人患之。」

像這樣放羈玩世不恭的藝術家,其內心忿忿不平,便自然化為畫中人物。其作品可考者有〈百戲鬼圖〉、〈鍾馗像〉、〈玉皇朝會圖〉等。

此外據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李士達畫〈三駝圖〉:畫三位駝背老人聚在一起,畫上且有錢允治題詩云:「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哈哈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可是自古人情薄如紙,世事詭譎多端,不正直的人多得是。

又有一幅故宮博物院藏明朝朱見深畫〈一團和氣圖〉,三個人團團在一圓形圖內,如一團圓球。作者取材自〈虎溪三笑〉,意圖表達:「聊援筆以寫懷,庶以警俗而勵世」,明示:「合三人以為一,連一心而無二;忘彼此之是非,藹一團之和氣。」

同樣明朝徐渭所作的〈水墨花卉卷〉螃蟹一畫題示云:「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紙上翻身看,應見團團董卓臍。」

如此借物寓人,表達藝術家對特權貴族的痛恨與切齒。

清朝時八大山人畫〈孔雀圖〉,有詩云:「孔雀名花兩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這位傑出的水墨大畫家,以象徵、寓意的手法,表達對時政的不滿與仇恨。

清揚州八怪羅兩峰畫的〈鬼趣圖〉,計有下列八幅:

1.黑氣籠二鬼,隱約有頭面,但肩以下不可辨。

2.一鬼赤足銳頭,敞衣穿褲,抗手前行;一鬼削面軀瘦,雙手捫腹,著纓帽隨後,好像主僕。

3.美女穿紅衣,左曳長袖,右據男臂,男媚之,幽情慘戀。冷霧中有白衣鬼,戴高帽,持傘搖扇送行。

4.短鬼卓杖而立,頭大如身,一紅衣小鬼,縮首僂背,手捧盂,待左右。

5.水魈,長身散發,血口鷹眼,飛行雲霧,兩峰可見焦山,身體全綠。

6.有三鬼:一大頭鬼,一桃面鬼,一綠手鬼。

7. 一鬼執傘,一鬼避雨,均現上半身。

8.兩具骷髏,均站立,一倚石向外,一據石向內,則男女鬼也。

羅兩峰是揚州八怪的青年才俊,但上京卻看到京城到處是陰森森的鬼世界,於是響應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畫出八幅「鬼趣圖」。

題詩云:「餓鬼啾啾啼鬼窟,不及豪家廝養卒;但能倚勢得紙錢,鼻涕何妨長一尺。」

「侏儒飽死肥而俗,身是行尸魂走肉;鬼中諸趣妙難尋,生人苦海自浮沉。」

如此,以鬼喻人,與《聊齋》有異曲同工之妙。此種畫筆,正是漫畫精神所在,因此可視為從前漫畫傑作。

我國早前的漫畫,多以線條為基本造形,但用筆用墨都是千變萬化。如「鬼趣圖」畫時,先以紙素暈溼後,再行墨設色。隨筆游走,輒成幽怪的奇相,別有風趣;尤其淋漓的水墨,像烏雲般化開,這不正是烘托鬼了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