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4】隨堂開示錄 178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6 看見夢想的力量 4-2

星雲大師 |2020.06.17
2068觀看次
字級
2013年10月19日,大師在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演講「看見夢想的力量」。 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講座論壇 26

看見夢想的力量 4-2

時間:2013年9月15日「第二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
時間:2013年10月19日北京國家圖書館專題講演     地點: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
時間:2014年4月19日「鎮江公益講座」            地點:江蘇鎮江體育會展中心

第四、玄奘大師
唐三藏玄奘大師不是《西遊記》裡的人物,而是另外有一位真實的玄奘大師。他在二十六歲的時候,為了實踐自己的夢想,到西天印度取經,研究佛學,要把真正的佛法做一個考證、了解,再帶回到中國來。
那個時候,要從中國到印度,也是「山川異域」,雖然「日月同天」,卻不是那麼簡單。他進入八百里流沙的時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經過函谷關,如唐朝的詩人說:「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從此踏上漫無人煙、孤單獨行的道路。
為求真理登淨域,為弘佛法滿人間,他不惜生命,將生死置之度外,在無盡無邊的沙漠上,一步一步的受到風沙的煎熬,身邊只有帶著一匹馬,把水也弄翻了。在沙漠裡,水是很寶貴的,沒有了水,必死無疑,但是玄奘大師發下一句豪語:「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抱著必死的決心,就是要完成他的夢想。
玄奘大師在印度參學,歷經十七年,親近了多少的善知識。他曾經在一千三百年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度那爛陀大學中學習;大學裡有三萬多個學生,跟著校長戒賢論師研究佛法、搜集資料,不但影響了中國唐朝的文化、歷史的傳承,一直到現在,玄奘大師也影響了印度的佛教復興。
佛教曾經被回教排斥,印度幾乎沒有了佛教。五十多年前,我去印度巡禮佛陀聖蹟的時候,了解到印度就是依據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記載,從地下挖掘了多少佛教的寶塔、寺院。當初佛陀時代的聖地,因為虔誠的佛弟子怕它受到回教的破壞,用泥土把它堆疊掩護起來,像現在我們看到一百多米高的菩提迦耶正覺大塔,也是被埋在土堆底下。可以說,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在努力希望實現佛教復興的夢想。
玄奘大師回到長安,成為中國第一位留學生,所以現在的留學生應該以玄奘大師吃苦耐勞、堅貞不拔的精神做為模範,把中華文化傳播到國際社會。我們的夢想就是學習玄奘大師,做一個對國家文化、歷史、人類的幸福、人間的道德、慈悲都有貢獻的夢想。他在印度留學期間,把《道德經》翻譯成印度文、梵文,流傳在印度;他的夢想也不只在學術方面,一部《大唐西域記》,有一百多個國家的翻譯本,從這裡可以知道,對於有夢想的人,社會大眾不會辜負他的。

第五、憨山大師
明朝的憨山大師。他在十九歲受戒時,生了一場重病,醫生都束手無策,於是他轉向三寶請求幫助,發願諷誦《華嚴經》,這場病竟不藥而癒。爾後有一個月的時間,每天的生活好像在夢遊一樣,走在街上,張開眼睛,卻看不到人,也看不到房子,這時候他的心就像棲息在另一個世界裡,對世間的榮辱毀譽都不放在心上。
憨山大師本來住在溫暖的江南一帶,他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修行,不容易刻苦自勵,於是前往北方氣候嚴寒的地方去磨鍊自己。北方人看到他身上只有一件單薄的衣服,同情說:「這個出家人好可憐啊!只有這件單薄的衣服,窮成這樣子。」憨山大師說:「我有三衣一鉢,足以抵過萬鍾的富貴。」
有一次,他在法會結束回家途中,走路的聲音驚動了一戶人家裡的老夫婦,老太太說:「這半夜三更,還有什麼人走路?」老先生說:「半夜三更走路的,不是賊骨頭就是經懺鬼。」憨山大師一聽,覺得有辱出家人的身分,從此發願「寧在蒲團靜坐死,不做人間應付僧」,他的這兩句名言,也給了我很多的影響。
對於人生,他曾慨嘆說:「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回頭日望家山遠,滿目空雲帶夕陽。」意思是說,人一味的向外馳求而流浪「他鄉」,走了許多冤枉路以後,才知道自己汲汲營營追求的寶藏,其實就在自心中。
憨山大師有一首〈醒世歌〉,其中有一段提到:「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我想,這幾句話一般人不容易了解,但我勉勵自己確實做到「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凡是好事隨境,凡是善事隨行,凡是好念隨心,隨順因緣就不會妄求了。
憨山大師過去也歷經很多苦難,從他的一些行儀裡,可以知道他的一生視榮華富貴如過眼雲煙,寫下的這些詩偈、法語提醒我們,夢要醒、夢想要成真。人生如果能對物質減少一分,人格就能增加一分;對世間的情念減少一分,道念就能增加一分,就如他所寫的這首〈醒世歌〉,裡面的文句,都很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第六、仁山法師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金山寺觀音閣的出家人仁山法師大鬧金山。仁山法師認為時代在進步,大家卻大夢不醒,不會做夢,憤而把鎮揚一帶的出家人都集合到金山寺訓話,給予大家羞辱。
雖然是出家人,受到這般羞辱,大家還是不服氣,起了瞋心,就把仁山法師綁起來、吊起來,打了一頓。
這樣的小事若發生在民間或許覺得很平常,但是在慈悲的佛門裡卻是很嚴重的事情,尤其金山寺是首剎,在全國各地寺廟中,是一座很有名氣的大叢林,所以仁山法師大鬧金山的消息很快地就傳遍全世界。
後來我出家,雖然幼小,這一位仁山法師也還做了我的老師、做了我的教授和尚,所以我和他也有過一段香火因緣。
仁山法師深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也有個夢想,他要改革佛教、復興佛教,要讓大家從夢裡醒過來!
說到金山寺,也就是民間故事《白蛇傳》的背景。有的人認為法海和尚不慈悲,所謂「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他為何要阻撓許仙和白娘娘的愛情、婚姻?事實上,這也說明了各人有各人的夢想、各人有各人的理念。
從《白蛇傳》的「水漫金山」,一直到一百年前仁山法師的「大鬧金山」,金山寺在歷史上一直都享有盛名。不過現在我講的是「夢想」,回歸正題,在我了解,今日佛教真是沾了仁山法師的夢想之光。為什麼?繼此之後,佛教一片改革之聲,太虛大師、趙樸初居士都倡導「人間佛教」,夢想佛教能走入人間。當時,焦山也決心要辦佛學院,北京大學的教授薛劍園還辭職,不做北大教授,來到焦山佛學院教育僧侶,希望佛教有所改良。
假如說,今日佛教能有一些人才,有一些出家人能講經說法、走上社會,仁山法師的夢想不能說不重要。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