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養生達人黃淑瓊。圖/黃淑瓊提供
罐灸實作。圖/黃淑瓊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天灑掃庭院,在門上掛艾草,殺菌防病、招百福。艾灸養生達人黃淑瓊說,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而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更是保健、去邪、治病的重要藥材。
「投身職場三十幾年來,我一向是靠按摩來放鬆、舒緩我因過勞而痠痛的身體,但那畢竟都是短暫的緩解,對於我虛弱的體質,並無任何改變。直到五年前,我遇到艾灸,不但重拾健康,人生觀也從此改變。」眼前的艾灸養生達人黃淑瓊,身材窈窕、皮膚白皙、談吐優雅,怎麼看都不像是剛滿六十歲的人。
長期從事室內設計行業,不到四十歲就自己創業,成為家具設計界同行口中的「女強人」。如同所有女強人必須付出各種辛苦代價,工作認真、自律甚嚴的黃淑瓊,每天的生活都像在打仗。她生性勤奮、最怕「怠惰」兩字,總是念茲在茲「以身作則」,當了老闆後「沒有最忙,只有更忙」,時常加班、熬夜,不但體力透支,飲食也不正常,導致「營養不良」而不自知。
也是「仗著自己還年輕」,當老闆後更是自許「一個人要當兩個人用」,假設跑業務的員工,隔天要去客戶那裡推銷產品,她因為體恤員工跑外務的辛勞,加上「求好心切」,為了讓他們去見客戶時讓客戶覺得「誠意十足、有備而來」,她不惜在公司待到三更半夜,親自做簡報,直到檔案一份一份列印出來,整整齊齊地擺在幾位業務同仁的桌上。如此日復一日,她常把自己搞得全身痠痛,不到五十歲「雙肩都是五十肩」。
姑且一試艾灸療法
「答應員工的事,我一定說到做到。」重情重義重然諾,是黃淑瓊為人處事的原則,但這樣的美德,在不懂得適度放鬆、彈性調整的嚴格自律下,她身體的每一根神經,幾乎每天都「被迫」繃得好緊、好緊,緊到不知道什麼叫「放鬆」?就算「痠痛」每隔一段時間就來報到,甚且頻率增加,但她總認為「把它(痠痛)交給按摩就好了!」
五年前的冬天,「頭痛」這個日常老毛病,突然在黃淑瓊一早打算出門上班前,來得又猛又急,因為是有別於平日的劇烈頭痛,且即使請專人到府按摩,也止不了痛。
那段時間,她因為頭痛好不了,無法上班,不得不去醫院掛號檢查,然而跑了兩家大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都查不出自己究竟「得什麼病」。黃淑瓊說,後來每天早上幾乎是「定時痛」,亦即在她出門上班前,腦神經彷彿感受到某種壓力,於是用「痛」來阻止她去上班。這種痛,讓熱愛工作的她,差點得憂鬱症。
這時,連藥師出身的先生都快看不下去,於是私下為她找了幾位醫師朋友,希望能幫她解決長年頭痛的困擾。一位醫師朋友,幫忙安排她去另一家大醫院看腦神經科醫師,又因為不忍心見她頭痛欲裂、眉頭深鎖,遂建議她看診前一天,不妨先去找一位從事民俗療法的老師,「試著讓疼痛先緩解下來再說」。
不料這姑且一「試」,不但讓她認識了所謂的「艾灸」,也讓她因為隔天早上「完全不痛了」,以致於決定「不去醫院了」。她心想,姑且藉由此項民俗療法,親身體驗一下這個老祖宗養生功法的厲害。果不其然,一周兩次的灸療,在她耐心堅持了三個月後,她的身體起了奇妙變化。
艾灸讓黃淑瓊原本「陰虛」的體質,達成陰陽調和,當身心變平衡,她也恢復了健康。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手又可以伸至背後合掌、拉拉鍊,才驚覺「五十肩不見了!」「鐵齒」的先生經她說服後也做「艾灸」,從起初的過敏反應劇烈、抗拒艾灸,到腿部嚴重的靜脈曲張好了,攝護腺問題導致每晚夜尿六次、睡不著的情況也明顯改善。
艾灸讓黃淑瓊與先生的免疫力變好,一年難得感冒一次,而且兩人超過二十年的鼻過敏也都不藥而癒。可惜的是,就在夫婦倆親身體驗、感受到「艾灸」好處的第五個月時,老師突然告知她,自己因年邁要退休回鄉下。
知「艾」者福
善「灸」者壽
誠如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過的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許多人將它運用在這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上,對於黃淑瓊來說,當她回想這五年來的改變,也不得不承認「每一次危機裡,都隱藏著機會」。譬如,她因為一場莫名的頭痛危機,認識了「艾灸」與李老師,又因為李老師即將結束自營事業,惋惜之餘,也決定接手傳承,於是身先士卒,與她找來的幾名有筋絡按摩基礎的芳療師,一起接受李老師培訓。
黃淑瓊企圖以本業作後盾,同時在先生支持下,為弘揚艾灸而開設一家「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私人養生會館「善久堂」。她心想,這二、三十年來,自己為了日常保健,花在按摩上的金錢也不少,但都只是「治標」,如今遇到「艾灸」這個真正可以「治本」的好東西,就算每個月賠一點錢,只要在個人與先生能接受的範圍內,「有何不可?」基於熱愛,與對艾灸的求知若渴,她只要有空,就會上網瀏覽關於艾灸的各派說法。
艾草,又名艾蒿,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國出產艾草的地方不少,其中又以《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的故鄉湖北蘄州所產最佳,當地艾草又稱「嶄艾」。艾葉治病歷史悠久,孟子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即想治好宿疾,必須尋求陳年的艾葉;民間至今也還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近十年來,在中國大陸「看病難、看病貴」的醫療體制下,「艾灸」這個中華古老的傳統療法,愈來愈深入人心。艾灸療法,對治療「亞健康」人群的理療奇效,也使得「中醫灸療師」成為中國的新興行業,以及各大艾灸養生會所爭相招攬的人才。因此,中國國家培訓網上的中醫灸療師招生簡章,總是吸引著兩岸有心人士,投身研習行列。
黃淑瓊也在最近三年,追隨范氏灸草堂創始人范長偉老師,先後前往蘇州寒山寺與湖北蘄州參加培訓課程,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取得「中醫灸療師」資格。古人說「知艾者福,善灸者壽」,立志傳「艾」的黃淑瓊,極力推廣日常保健的四穴(中脘、足三里、關元、命門)養生法,透過簡單學習,即可使用艾條在家自我薰陶、調治,帶給自己和家人健康幸福了。
在此,她介紹兩款灸法:罐灸和懸灸。
罐灸:將艾條置於罐內點燃,以滑罐方式循經絡進行艾灸,綜合按摩、刮痧、推拿、溫灸熱療等手法,藉艾熱刺激穴位,激發經絡傳導,達到調節肌體,提高免疫力,引發人體自然痊癒的力量。
懸灸:是一種將點燃的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之上的灸法,它對準穴位,產生溫熱,灸至皮膚發紅,視個別狀況控制時間;是藉艾熱產生天然的紅外線,激發人體經絡傳感現象,產生循經走脈,發揮行氣活血、祛溼散寒、消腫散結、防病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