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新安江保護生態就是改善生產力 文╲記者記者劉菁、陳尚營、汪奧娜、魏一駿 |2020.05.23 語音朗讀 18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美麗的新安江山水畫廊。圖╲新華社 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江源頭附近的一處瀑布。圖╲新華社 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村民余竹金(右)在「生態美超市」用垃圾兌換積分。圖╲新華社 村民在黃山市休寧縣新安源有 機茶基地採茶。圖╲新華社新安江源頭的生態茶園。圖╲新華社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一處瀑布。圖╲新華社新安江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圖╲新華社 文╲記者記者劉菁、陳尚營、汪奧娜、魏一駿一滴泉水,晶瑩剔透,從海拔一千六百二十九點八公尺處啟程,流入山澗,在皖南匯聚為新安江,百轉千迴於斑斕山嶺和白牆黛瓦間,東流千島湖,匯入富春江、錢塘江,奔騰入海。二○一二年,大陸第一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拉開,從水環境擴展到空氣、森林、溼地,從新安江擴展到九洲江、東江等多個跨省流域,如今,九年三輪試點即將結束。讓保護生態者不吃虧初夏新雨後泛舟新安江,江面一覽無遺,清澈的江水倒映著蔥蘢的青山,岸上黃澄澄的枇杷掛滿枝頭。「以前洪水一過,兩岸樹枝掛滿五顏六色的塑料袋。」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中心主任畢孟飛說。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為杭州的重要水源地千島湖提供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入湖水量,是皖浙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二○一○年,千島湖部分湖面藍藻異常增殖,汛期數十萬噸垃圾從新安江順流入湖。警鐘敲響,引發各方關注。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困擾著那時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速中的黃山市,新安江上下游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只有改革,才能破解難題。二○一二年,在中國大陸財政部、原環保部指導下,皖浙兩省在新安江啟動全中國第一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建立補償標準體系。事實上,早在二○○五年,浙江省就出台文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在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省內流域生態補償,成為改革先行者。首輪試點中,大陸中央財政每年撥付人民幣三億元、皖浙各出資人民幣一億元設立補償基金。年度水質達標,浙江撥付安徽人民幣一億元,反之,安徽撥付浙江人民幣一億元。確保一江清水東流,成為安徽的必答題。安徽將黃山市列入全省唯一的四類地區,不再考核其工業指標,加大生態指標考核。生態美超市發揮作用一座古塔,矗立在徽州區豐樂河邊,俯瞰這條新安江支流。河邊是一處公園,涼亭木橋,綠樹成蔭。十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以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園。二○一一年,這家工業園關停企業四十戶,另將二十二戶遷進循環經濟園。十年間,黃山市累計關停企業一百八十多家,拒絕汙染項目一百八十多個。千島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縣推掉了人民幣三百多億元達不到千島湖保護准入要求的項目。水上垃圾曾是新安江治理撓頭的事。曾有村幹部對江邊傾倒的生活垃圾滿不在乎:「一場大水就全衝沒了!」不亂丟垃圾看似小事,村民卻經歷了從不在意到被動接受再到自覺行動的三部曲,這其中一百七十多個「生態美超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六十六歲的黃山市徽州區潛口村農婦余竹金,前幾天給「超市」送來了撿拾的一百二十個紙盒、五節舊電池,累積五個積分。二個積分在這裡能換一袋鹽、四個積分能換一瓶洗潔精。老人說:「現在看到垃圾就撿,也不是圖那點東西!」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千島湖湖面垃圾打撈隊隊長王莊建說,以前最怕湖面有生活垃圾,現在這個煩惱愈來愈少。二○一二年以來,除去安徽自身投入,中央財政和浙江省給安徽提供近人民幣三十億元生態補償資金。據皖浙兩省聯合監測數據,二○一二年至二○一八年新安江上游流域總體水質為優,跨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以上,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七十億立方米乾淨水。共享共贏讓沿江住戶獲綠色紅利「十年前,新安江兩側密密麻麻都是網箱養魚。」五十五歲的歙縣深渡鎮綿潭村農民吳斌說,那時他有六個網箱。新安江上遊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兩岸許多農戶過去「靠水吃水」。為保護水質,二○一一年起沿江三千多名漁民拆除網箱共六千三百七十九個,退養產值近人民幣四千萬元。漁民退養之後怎麼辦?吳斌被聘為新安江「公交船」管理員,每月工資人民幣四千多元。有的漁民在遊船觀光點表演傳統捕魚節目,有的開起了農家樂,以前滯銷的枇杷隨著遊客增多愈賣愈好。去年綿潭村人均收入人民幣一點五萬元,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良好生態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沿江百姓收穫實實在在的「綠色紅利」。黃山市建立綠色產業體系,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有機茶、泉水魚等生態產業,培育文化影視等新興產業,去年旅遊收入共人民幣六百五十九億元,增長百分之十五。古村成網紅打卡地一降一升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幾年來,新安江流域用水總量、農田灌溉用水量、工業用水量呈下降趨勢,而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上升為人民幣二百四十六點五億元。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新安江邊的徽州區西溪南鎮東紅村,陣陣花香和潺潺水聲給古村添增了活力,修舊如舊的古村已是網紅打卡地。村民金宜根的「金家農莊」又迎來幾批客人,養過豬、打過工也沒賺多少錢的老金,去年農家樂收入人民幣二百多萬元。方國強是黃山有機茶種植第一人,可他常說自己曾是新安江的「破壞者」。一九八○、九○年代,方國強靠販賣木材早早地成了十萬元戶。「先是砍公路邊的樹,後來進大山裡砍。砍伐過度導致水土嚴重流失。」一場山洪把方國強後來轉行興辦的茶廠沖毀,損失幾百萬元。「這是大自然的懲罰。」方國強用自己的經歷說服鄉親不再砍樹,並帶領大家種上了三萬畝有機茶。茶農黃國強去年靠有機茶收入人民幣四萬多元。一江清水生態財富一江清水流出生態財富,也淌出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新安江皖浙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從資金補償擴展到產業、人才等多元補償。二○一八年,黃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二○一九年又加入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納入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黃杭產業合作園、杭衢黃旅遊線、杭臨績黃高鐵等項目加快落地。水愈清、岸愈綠的新安江成為一面鏡子,照出了生態補償機制下多方互利共贏的實現路徑。「新安江實踐」在更廣闊和更綜合的生態系統「開花結果」。浙江省內已有三十五對三十八個縣(市、區)簽訂了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安徽簽訂跨界水域聯防聯控協議二十九份,其中與蘇浙簽訂十二份。桂粵九洲江、閩粵汀江——韓江、贛粵東江等多個跨省流域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地表水一度降至劣V類的九洲江,二○一五年建立跨地區生態補償試點,如今九洲江跨省區考核斷面水質年均值已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新安江實踐」還在森林、溼地、耕地、空氣等領域推廣。安徽依據各市PM2.5和PM10平均濃度季度同比變化情況實施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機制。二○一九年,安徽PM2.5平均濃度較二○一五年下降百分之十六,淮南等三市產生生態賠付人民幣三百四十三點五萬元,其餘十三市獲得補償二千多萬元。「『新安江實踐』及其升級拓展版,充分顯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在城鄉山水間落地生根。」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恆秋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河洛古國 證實 黃帝都邑的存在 下一篇文章 【古物的故事】 瞧!十大鎮館 之寶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