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之旅】千年古建尋訪樂

文/記者趙東輝、王菲菲、王學濤、馬曉潔 |2025.07.12
62觀看次
字級
遊客參觀大同華嚴寺。圖/新華社
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一角。圖/新華社
應縣木塔景區內設立的「跟著悟空遊木塔」文旅推介產品。圖/新華社
遊客參觀晉祠聖母殿和殿前的十字形古橋魚沼飛梁。圖/新華社
遊客參觀雲岡石窟。圖/新華社

文/記者趙東輝、王菲菲、王學濤、馬曉潔

近年來,尋訪古建築的旅行十分火熱,尤其在山西,總共2萬8千餘處的古建築像璀璨的珍珠點綴。藉助科技之力,文創產品讓文物讀得懂、帶得走。



炎炎夏日,三晉大地的古建築內外遊人如織。這裡東倚太行,西臨黃河,是大陸唯一保存了從唐至清各時期木結構古建築的省分,被譽為沒有圍牆的「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

人氣源自文化魅力

三十六歲的北京市民王宇近五年來山西三十餘次,從一名遊客成為古建保護義工。他難忘二○二○年第一次到山西見到大同華嚴寺、善化寺遼金建築時的震撼,開間寬大、出檐深遠、斗拱雄健……書上所形容的古建築「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形象頓現眼前。

「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築大氣、厚重、靈活,給人的視覺衝擊是直觀、深刻的。」王宇一下子愛上了這片土地,尋訪古建築的腳步愈走愈堅定。

近年來,山西古建遊火熱。晉祠博物館去年接待遊客三百一十餘萬人次,比前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九;應縣木塔景區去年遊客量為二百三十七點九萬人次,同比增長百分之一百六十四;小西天景區去年接待遊客六十八點七萬人次,同比增長百分之四百一十一……

「八○後」楊杰也是一名古建愛好者。二○一七年,他創立了晉行記研學中心,為遊客提供深度研學體驗,最初每年發八十個至一百個山西古建研學團,如今每年已逐步增加到三百個至四百個。

「看唐宋遼金元木結構古建築是繞不開山西的,它們的高品質和獨特性極富魅力。」楊杰說。

在山西,二萬八千餘處古建築像璀璨的珍珠點綴著表裡山河。這裡的木結構建築上起唐朝,下至清代,品類齊全,構成了中國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標本體系。尤其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結構古建築占到中國的八成以上。

然而,如此豐厚的文化寶藏一度「藏在深閨」。

「古建領域相對專業,欣賞門檻較高,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遊戲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式,能更好地讓大家感受到獨特的東方美學,引發情感共鳴。」山西人文地理數位產業研究院院長姜劍波說。

遊戲《黑神話:悟空》上線後,山西抓住機會,及時組織推出「跟著悟空遊山西」系列活動和產品,古建遊火爆出圈,「寶藏山西」成為全網共識。二○二四年山西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全省重點景區累計接待遊客量和門票收入同比增長均超過百分之十五。

愈來愈多年輕人遠道而來,在飛檐斗拱、榫卯立柱間觸摸歷史。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周芷瑜每次坐火車來山西參觀古建築,都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的:「看古建,就是與歷史對話。」

堅持守護千年芳華

旅遊熱在推動文化傳播發展的同時,也為山西古建保護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多個景區景點從長遠謀畫,在增強人防、技防、消防力量的基礎上,採取新手段、新技術、新辦法,多措並舉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如何平衡「潑天流量」與文物保護?在二○二三年遊客量首次突破三百萬人次、二○二四年增長到四百四十四萬人次的情況下,雲岡石窟景區從二○二五年元旦起,取消現場人工窗口購票服務,全面實行線上實名預約參觀門票。

「必須把文物保護放在第一位,避免流量裹挾下的無序開發。」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說,景區主動作為,科學引導遊客,才能保障文物安全,提高遊客遊覽的體驗感和舒適度。

除預約外,多個古建景區景點採取數據監測、分散客流、封閉管理等一系列預防性保護措施,確保旅遊在文物保護原則內運行。

面對日益增多的客流量,太原市文物保護研究院副院長于灝說,他們採取科技手段實時監測客流對橋梁震動數值的影響,並在高峰期延長開閉館時間、安排講解員分三條線路講解、增派安保力量引導等合理疏散客流壓力。

在古建景區,不難看到遊客操作無人機隨處拍攝的場景,規範和約束勢在必行。

為此,應縣木塔景區安裝了無人機反制系統並配備了反制槍,保護這座世界最高木塔。「曾經高峰時一天內木塔二公里範圍能監測到三百至四百台次的無人機,現在通過信號干擾、驅離、迫降等措施,有效保護了木塔安全。」應縣木塔管護中心主任孟文元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