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22 英國設計大師 海澤維克 樂在解決問題 把世界變美好

文╱楊慧莉 |2020.05.16
2712觀看次
字級
作品〈雙層巴士〉。圖╱取自網路

文╱楊慧莉

需求,乃發明之母。人類文明的推進,有賴一個個滿足人類各種需求的發明。每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所頒發的尤金.麥克德莫特藝術獎,今年得主海澤維克,即為發明界的箇中高手。出自其手的發明,通稱為「設計」,但實際已跨越多個領域,觸類旁通的精神讓人想起五百年前的「達文西」,而其創新精神的關鍵在於擁有一種與世人相左的處世態度……

現代通才
設計多元 無所不包


湯瑪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1970-),是當代地位益顯重要的設計師。二十多年的設計生涯中,獲得許多重要獎項的肯定,如倫敦設計獎、萊伯金建築獎、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頒發的終身成就獎等。今年,他又成為尤金.麥克德莫特藝術獎(The Eugene McDermott Award in the Arts)的年度得主,再添殊榮。

作品驚豔世人

海澤維克畢業於曼徹斯特工藝學校,主修3D設計,之後進入皇家藝術學校,於一九九四年取得文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他很有想法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以團隊實驗的方式創作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奇的作品,舉例如下:

◎〈陀螺椅〉(spun chair):從圓形金屬製品的生產流程中得到靈感,與義大利家具廠商「Magis」合作,量產出這種塑料旋轉椅,坐在上面不管旋轉到哪個角度都極為舒適。

◎〈拉鏈包〉(zip bag):完全被拉鏈包起來的手包,靈感來自工業批發、通常長達兩百公尺的拉鏈,功能上可讓包包的體積隨需求隨時變化。

◎〈雙層巴士〉(routemaster):用以改造詬病多年的倫敦雙層巴士,紅色設計煥然一新;自二○一二年投入運營以來,已成為倫敦街頭景象的一部分。

◎〈捲動橋〉(rolling bridge):有別於多數橋梁開展時的僵硬型態,這座位於倫敦帕丁頓的活動橋,有著活潑的動作,以及更短的開合時間。

◎〈種子聖殿〉(seed cathedral):專為上海世博所打造的英國館,以六萬根長七點五公尺的壓克力光纖組成,每根管子內放置了不同種子。白天,光纖會傳導光線提供內部照明;夜晚,光纖館內的光澤可照亮整棟建築。

◎〈器皿〉(vessel):曼哈頓的新地標,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的哈德遜園區,八層樓高,擁有八十個觀景台,部分靈感源自印度階梯天井式建築;人們可藉由爬階梯的方式,一邊觀賞不同高度的都市景觀,一邊與他人互動。

◎〈學習中心〉(learning hub):位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的知識殿堂,外觀酷似龍捲風,內部設有五十六間橢圓型的教室,有助於協作式的學習;面向中庭的開放空間則有陽台、花園與露天走廊,有助於不同科系領域的學生及教職員們溝通及互動。

自許為發明家

海澤維克的設計作品多元且豐富,從時尚產品、家具、工業製品、雕塑到裝置、建築等,人們很難對他的身分加以定位;他既是設計師,也是建築師、雕塑家,但他卻自許為「發明家」。

海澤維克之所以走上設計之路,主要是深受家庭影響。他兒時即接觸祖父時代所收藏的一些工程書,書中有許多有趣的點子,讓他讀得津津有味,那些點子除了可用來解決問題,其本身具有美學的素質。於是,他立志當發明家,只是他發現大學並沒有「發明」這個科系,都被瓜分為科學、藝術、建築等不同領域了。

此外,母親在家中開工作坊設計珠寶;外祖母是布料設計師,還在百貨公司設櫃。成長過程中,他所學到的不是要去蒐集什麼物品,而是專注於細節,並思索如何讓事物運作的方式更符合人類的經驗。對他而言,設計並非只是活用知識,而是解決問題。

注入人文色彩

目前,海澤維克已成為享譽全球的主流設計師,他的設計遍及世界各地。雖然他也追求美感,但他跟多數設計師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對解決問題的興趣更甚於設計美麗的事物。

海澤維克多數的設計案都是公家建案,那正是他的熱情所在。他嚮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街道綠意盎然的景致,隨處可見公園、街樹、私人後花園等,充滿人文色彩,讓一些有稜有角的地方變得柔和。

他深信自己所做的設計能造福城市,而當房地產開發商、網路企業家等富豪有興趣投資於公共區域,他得好好把握這史上難得的機會。這些富人可能會有自己的考量和條件,也因此成了某種限制,讓設計師不免語重心長的表示,挑戰不在於有好點子,而是如何讓點子落實。

處世之道
把問題變成前進動力


幾年前,海澤維克的許多設計案因有些瘋狂而被視為天真且不切實際,而今在一個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都會景觀不免顯得枯燥的二十一世紀裡,他那些充滿想像卻也有些溫度的設計就顯得有趣多了。

此外,他的設計作品有藝術的況味,這是因為他在設計時加進了藝術的思惟。海澤維克認為,最好的設計除了兼具功能性、技術性、社會性,還有藝術的質感;設計與藝術互為表裡,這就好比人兼具了理性跟感性。

沒有個人風格

海澤維克不以任何領域界定自己的身分,也凸顯了他樣樣精通的通才風格,因此有人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達文西」。

而他也不想以任何風格定位自己的設計。他對「設計作品以建立個人名號」的興趣不大,寧可用作品解決問題、創造驚喜。

事實上,他一點也不想建立專屬的風格。他曾在受訪時表示,如果有人說「這又是海澤維克的作品,跟另一個地方如出一轍」,他會覺得自己的設計很失敗。對於每個專案,他都希望能根據案主的需求和當地的景觀脈絡量身訂做,發想出專屬於當地的獨特設計。每個專案都讓他聚焦於一個新的點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因此像投入一個新的發明,而「發明並沒有所謂的風格,因為發明家的任務就是尋找與以往不同的點子」。

極具領袖風範

除了沒有專屬的風格,海澤維克也不搶功、也不居功。他視其所有設計為一種集體創作。目前,他的工作室有兩百名員工。他其實大可一早進辦公室丟下草案,讓員工去執行,但他寧可跟大夥聊聊,激發出更多的創意。他非常喜歡這種有志一同的情誼,而他們所做出的最好專案通常都不是某人的傑作,但一定都有他參與其中,跟每位員工共事。作為老闆,他的工作就是確保團隊成員齊聚一堂,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不斷討論、研究和實驗中,讓每個人朝正確方向前進。因此,他既是團隊的凝聚力,也是團隊討論的催化劑,更是激發者。

海澤維克認為,設計所為都是物理性的,現代科技很進步,但厲害的建築無關電腦設計,而是呈現複雜的幾何學原理,看看建築大師高第的作品即可明白。他與設計團隊就是要深入這種複雜的領域,如果能遇上一個好的專案,讓他們互相腦力激盪,理出頭緒,他覺得這很迷人也深具挑戰性。

設計者的挑戰

儘管非建築系科班出身,但海澤維克畢業後清楚自己這一生想做什麼。在衡量過各種狀況後,他選擇開工作室,自力更生。然而,創業維艱,頭十五年在因無人認識而無法贏得信任的情形下,他感到挫敗,「一個設計案可能得花六年時間建造,除了下定決心,還不能失去熱情,更需樂在其中,還得因看到大好前景而興奮不已,以度過黑暗期。」

走進設計這行,海澤維克才發現有天分的建築和環境設計者還挺多的,數量上超過委託人。因此,對設計師而言,尋找有野心和有遠見的委託人就成了一種挑戰。海澤維克認為,當一個專案的結果受到好評,大家可能都會歸功於設計者,但委託者才是主事者,因為他們深感有些事應該要發生,設計者只是共襄盛舉。

作為設計者,他的對外工作就是找到一拍即合的委託者,對內就是針對專案需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如果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設計本身就毫無意義。」海澤維克說。因此,解決問題是他作為設計師持續投入的事,目的是藉由改造、改善,讓事物、所處環境變得更美好。

這大概也是海澤維克過人之處。當大家把問題看得太過負面、對之唯恐不及時,他卻正面看待問題,把它變成協助他與團隊前進並進而改善世界的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