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5 0荷妮用三策略助你走出生命幽谷

文╱楊慧莉 |2021.01.16
2060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遭逢逆境、身處痛苦深淵,該如何脫困,重拾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專攻強化心理素質的心理學家荷妮,曾協助他人走出各種創傷,包括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的危難,但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公親變事主……

青天霹靂
療癒專家身陷泥淖


露西.荷妮博士(Dr. Lucy Hone)是心理學家。她來自倫敦,二十多年前移民紐西蘭,目前是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資深研究員、紐西蘭幸福和復原力組織聯合主任、暢銷作家和《今日心理學》專欄作家。

荷妮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各個機關組織,從政府部門、法律事務所到學校,建構對幸福和復原力的理解和能力。以白話來說,她的專業是協助人強化心理素質,從各種困境中重新站起來。

而今,新冠疫情肆虐,荷妮的心理療癒工作備顯重要,其研究常見於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和冥想軟體「Insight Timer」。其實,世上有許多復原力的研究學者,荷妮並非唯一,但她的見解獨到,且真的能幫助人走出困境,因為她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她的個人遭遇,讓她的研究有了豐厚的資糧,顯得切實而擲地有聲,也讓她堪稱「久病成良醫」的最佳代言者。

究竟,荷妮經歷了什麼?那場遭遇對她的研究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她後來的研究對世人又提供什麼樣的協助?一塊兒來了解。

助人者變受助者

十多年前,荷妮前往美國賓州大學專攻復原力的研究。訓練她的教授們,先前培訓過一百多萬名美國大兵,讓他們前往他國作戰時不僅身強體健,也備有絕佳的心理素質。荷妮志在從學校汲取最有利的科學新知,將之運用於人們生活中,賓州大學無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完成在美學業後,荷妮回到紐西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博士研究才開啟沒多久,發生了二○一一年基督城大地震。於是,她暫停研究,先協助鄉民度過可怕的地震過後創傷期。當時,她的服務對象包括政府單位、建設公司、各個社群,教導他們如何正確思考和行動,重新燃起鬥志。她當時以為那就是她的人生使命,那一刻她終於可以學以致用了。不幸的是,她搞錯了,因為她人生的重大考驗尚未登場。

二○一四年英國女王壽辰的那個周末,荷妮和另兩個友人家庭決定去歐豪湖度假。原本打算騎單車到海邊,但在最後一刻,她的十二歲女兒「阿比」與她最要好的朋友「艾拉」,以及荷妮的好友、艾拉的母親「莎麗」,全部跳上汽車。在行經某段路時,被一輛闖停車標誌的車輛迎面撞上,三人當場死亡。

得知噩耗瞬間,荷妮暈了過去,待清醒時,換了一個新的身分:突然,不再是一位復原力專家,而是一位傷痛的母親。不再知道自己是誰的荷妮,面對噩耗,緊抱頭部,完全無法思索,她的世界已被撕成碎片。剎那,對於專家的忠告,她一點也聽不進去,而且覺得反感。

運用專業於己身

阿比死後幾天,荷妮被告知她將身處險境,包括家人間將彼此疏遠,甚至走向離婚和心理疾病的窘境。她記得自己聽到這番告誡時,還心想,「哇,真是多謝,我的人生已經一團糟了,好嗎?」

接著,荷妮收到悲傷五階段的告誡單:憤怒、討價還價、否認、沮喪、接受;受害者支持團體隨後上門,告訴她和家人準備迎接五年的悲傷期。她明白傳單和協助資源立意良好,但那些忠告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眼前之路讓他們畏懼,對於悲傷他們深感無力。置身這種情緒時,他們清楚情況很糟,實在不需要別人告知情況有多糟。她和家人最需要的是希望,需要踏上一段穿越、煎熬、痛苦、盼望的旅程。最重要的是,她想全心參與這痛苦的歷程。

於是,荷妮決定不管那些忠告,而是執行某種自我實驗。過去,她做過相關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確切的方法;而今,她想知道這些方法到底有多管用,因為她的哀傷已經巨大到有如一座大山要爬過。

荷妮當時是一點把握都沒有,因為眾所皆知,喪女之痛巨大無比。但五年過去,她從實驗中得知,人確實可從逆境中再站起來,也真的有些思想和行為的確可以協助人度過艱難時期。

自助助人
用對方法走出逆境


失去摯愛、丈夫不忠、無法受孕、突然流產、遭人霸凌、肢體殘缺、心理疾病、公司倒閉、家破人亡、遇到天災……人生逆境,罄竹難書。除了樣貌不同,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人只要活著,可能就會遇到各種困境。

三策略度過難關

心理學家荷妮表示,如何讓自己面對逆境而不被折損,且富韌性,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她自己倚靠了三種策略度過黑暗時期。這三種策略也是她研究工作的重點,且任何人都可從中受益。哪三種策略呢?以下是荷妮的說明:

策略一:堅韌之人容許壞事發生。

他們知道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歡迎苦難的到來,只是艱困期一旦來臨,他們似乎就意識到苦難是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而不會覺得自己特別「被關照」了。誰都會發生可怕的事,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只能在「沉下去」與「游上岸」之間做選擇。可悲的是,許多人似乎不明白這層道理,而讓自己身處「以為只有光鮮亮麗才是正常」的錯覺中,但完全相反的「千瘡百孔」可能才是實情。

策略二:堅韌之人善選關注之處。

他們養成了實際評估情勢的習慣,可以專注於可改變之事,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坦然接受。想練就堅韌之心,這是一個可學習的重要技巧。身為人類,我們真的很善於留意威脅和弱點,會讓負面情緒像魔鬼氈那樣自動黏上身,卻讓正面情緒和經驗像上了一層鐵氟龍塗料無法近身。從演化的角度,保持警覺是對的。想像一下,山頂洞人一早走出洞口,一邊有凶猛的老虎,另一邊有美麗的彩虹。山頂洞人要活,一定是先留意老虎。但問題是,今天我們身處一個整天充滿各種威脅的時代,我們的腦袋將每種威脅看成老虎,長期處於一種戒慎恐懼的狀態。堅韌之人不會少去注意負面情緒,但他們還會往好的地方想。我記得自己快要被懷疑等負面情緒吞噬時,便告訴自己,「必須活下去,還有很多事值得讓人活下去。要選擇生命,而非死亡。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心理學上,稱此為「發現價值」。喪失愛女時,我慶幸女兒不是死於久臥病榻,突然離世讓她免去了長期身體病痛的折磨;此外,我們有親朋好友的社會支持,協助度過難關;最重要的是,我們尚有兩個寶貝兒子要撫養,這兩個孩子值得擁有正常的人生,而這是為人父母者該盡可能給孩子的。把注意力轉向好事,已被科學證實為一種強大的策略。

二○○五年,賽里格曼(Martin Seligman)和同事做了一個實驗:要受試者每天思索三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歷經半年的研究,他們發現愈懂得感恩的人愈快樂,也較不易沮喪。當你難過時,你可能需要一個提醒──在我們的廚房,就有個閃亮的霓虹海報提醒我們「接受」好事;美國軍隊要軍人「授獵」好事。找到一個適合你的語彙,但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努力轉向世界美好的一面。

策略三:所行是幫自己或傷自己?

堅韌之人會捫心自問自己行為的後果。這個問題在好的療癒中被廣泛使用,且真的很有用。女兒過世後的幾天,我不斷問自己,「我該出庭,去面見肇事者駕駛嗎?」最後,我選擇不去。夜深人靜,我有時會挖出女兒的照片端詳,但愈看愈傷心,然後就自忖,「唉呀,妳這是何苦?把照片收起來,上床睡覺,善待自己吧。」

「我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對自己有益還是有害?」,此問題適用於許多不同情境,包括想升遷、想考試過關、想康復。我寫過很多關於復原力的文章,多年來,這個策略引起最多正面回響。來自各地的人寫信告訴我,此策略如何在他們生命中發揮巨大影響力,從不再貪杯到放下家族恩怨。問自己這個問題,等同把自己放在駕駛座上,拿回做決定的自主權。

感恩與悲傷共處

荷妮認為,上述三策略很簡單,可隨時隨地適用於所有人,「它們不是高深的科學,復原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特性,不會因人而異,只要願意,再歷經一些正常程序,人人都能展現堅忍不拔,培養堅韌的個性。」

她表示,人生之路並非總是順遂,有時就這麼岔到難以逆料的可怕路徑,且往往超乎想像,就像她突然失去愛女。如果有人深陷「覺得自己再也走不出來」的困境,她鼓勵大家能運用以上策略,再多想想。她個人的經驗是,用這些策略,將自己導入正面心念,雖不會馬上讓痛苦解除,但卻是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這套策略讓她明白人仍可以在悲傷中活下去,為此,她充滿感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