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試管嬰兒發展35年】 生命科學奇蹟 試管寶寶來報到! 陳玲芳 |2020.05.09 語音朗讀 44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長年深耕生殖醫學的陳樹基醫師。圖/陳樹基提供 1985年4月16日,張小弟驚天一哭,宣告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 圖/陳樹基提供 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選在台灣試管嬰兒三十五周年時正式成立,試管家庭特地來獻上祝福。後排左五為曾啟瑞醫師,右四為曾醫師早年患者殷小姐。圖/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提供 TFC寬敞、舒適的候診區,讓患者等待 期間能靜下心放鬆的休息。圖/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我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於35年前的4月16日,此後歷經35年發展,台灣每年有近萬名試管嬰兒誕生。為慶賀這項成就,培育首例試管嬰兒成功的4位名醫之一陳樹基,4月中旬出版新書《生命科學的奇蹟:台灣試管嬰兒發展史》;同樣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曾啟瑞,繼去年夏天出版《闖出一條生路》後,也特別選在今年4月16日,領軍成立亞洲型旗艦型生殖中心「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一九八五年四月十六日,我國首例試管嬰兒張小弟,誕生於台北榮總。他的父親是當時的陸軍中校張健人,母親是擔任會計的張淑惠,他們結婚七年未育,前往台北榮總求診,經北榮試管嬰兒小組以試管嬰兒技術培育成功,從此開啟我國的試管嬰兒培育大業。北榮當時的院長是鄒濟勳,「試管嬰兒小組」由當時的北榮婦產部主任吳香達籌建及領導,小組四位主力成員是婦產部家庭計畫科主任張昇平、主治醫師陳樹基、曾啟瑞、趙湘台。自從張小弟誕生後,國內各重要院所努力跟進,至今已有八十六家生殖醫學中心,從事試管嬰兒培育。增添國力與美滿功德「生命的神奇,令人驚歎,人類絕對沒有能力代行上帝之事,我們只是把上帝一時照顧不到的小細節補上。」陳樹基醫師說。陳樹基從事醫師職四十餘年,從婦產科乃至專攻生殖醫學,並遠赴法國交流學習,之後秉持專業,為許多求子的父母帶來希望。陳樹基之後任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現任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長年深耕生殖醫學的陳樹基指出,國內首位試管嬰兒,為全亞洲第二例,亞洲首例為一九八四年誕生於新加坡。基於「走過的路,要留下腳印」,促使他寫下《生命科學的奇蹟:台灣試管嬰兒發展史》,記錄了台灣試管嬰兒發展簡史,好讓更多國人得知這段奠定台灣生殖醫學發展的重要歷程。對現代人來說,試管嬰兒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對七○年代的台灣來說,不但是一個新名詞,也是有心求子者「為人父母的一線希望」。陳樹基與團隊四名醫師一起努力,出國受訓,前後約花費三年才成功,過程中也遇到許多瓶頸,幸有貴人相助,一一迎刃而解。根據陳樹基觀察,過去想做試管嬰兒的夫妻,大多是因為「生殖系統」受損;而今,比較常見的則屬晚婚晚孕的「年齡」問題。因此,他常奉勸適婚男女:「有對象,就趕緊結婚,早生早了。」如果沒對象,或是未婚,有心生育者也盡量不要超過三十五歲門檻。他強調,「三十五歲起,受孕機能逐漸衰退,三十八歲以後,會更辛苦一點,要靠運氣。」台灣生殖醫學傲視全球,陳樹基從台灣首例試管嬰兒開始,經手的寶寶不計其數,為許多不孕症夫妻「一圓父母夢」。他說,早年只是把精子、卵子送作堆,在醫學上是「體外受精」;隨著時代進步,現在可以做到的還包括排卵藥、取卵技術、胚胎培養技術等各種改良,可以幫不孕症夫妻一一解決困境,也讓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從平均兩成,提高到六成。求子之路,有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總是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比欣慰。如他曾遇過最多「嘗試二十二次人工受孕,終於成功」的案例,一對夫婦因為某次意外痛失小孩,他們誓言「有生之日,要把小孩生回來」,因此花了多年時間,也不惜花費諸多金錢,終於如願。陳樹基表示,三十五年來,在國內各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人員努力,以及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台灣生殖醫學會的協助下,截至二○一七年,台灣每年已有近萬人經試管嬰兒程序誕生,迄今總數多達十幾萬人,並為十幾萬個家庭帶來幸福生活,「除了增添國力,這分美滿和功德,應由所有參與的生殖醫學中心人員共享」。打造生殖領域台積電「不孕症非同一般疾病,多少能藉治療獲得改善。不孕症治療,不是百分之百成功,就是徹底失敗;在零與一百之間,絕無中間地帶。」曾啟瑞醫師說。被譽為台灣不孕症權威的「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屏東鄉下長大,在美國哈佛大學接觸生殖醫學。早在三十年前,生殖醫學還是冷僻的學門,曾啟瑞即毅然決然選擇走上這條「人煙罕至的道路」;他自承,從事生殖醫學,必須懷有極大的耐性、專業技術和追求完美的性格,才能將之視為「終身職志」。行醫三十多年,曾啟瑞於去年八月出版《闖出一條生路》,分享「生殖的奧祕」,書中集結他多年來在醫學崗位上,造福不孕夫妻的臨床經驗。他說,書名恰如不孕症患者的「求生」之路,必須克服重重險阻,才能開創生機,讓精與卵藉由醫療的「轉機」相遇,碰撞出生命的奇蹟。曾啟瑞從任職二十多年的北醫生殖醫學中心退休後,歷經數月沉潛,選在今年四月十六日台灣試管嬰兒屆滿三十五年之際重新出發,再扛醫者使命,領軍成立亞洲型旗艦型生殖中心「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曾啟瑞表示,台灣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為我國生殖醫學開拓新頁,如今台灣生殖醫學以百分之三十六點七的試管嬰兒治療著床率,高居全球第二、僅次美國。然而,不婚、不育,使得台灣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國內不孕求診人數,早已超過四萬人。台灣雖是亞洲不孕患者的首選,礙於大醫院空間擁擠、新進設備受限、患者候診亦較有壓力,他便決定匯集國內一流名醫,成立「TFC台北生殖醫學中心」,致力於打造有利胚胎發展的頂尖實驗室環境、體貼患者心理的候診空間,並以「生殖領域的台積電」為目標,締造台灣生殖醫學的新里程碑。三十五周年紀念日當天,曾啟瑞的患者殷小姐,也前來祝福、分享。殷小姐多年前急切求子,曾四處治療,試遍中、西醫及民間偏方,甚至有醫師讓她「每個月都做試管」而大量用藥,六次嘗試下來,不僅沒成功,還大量掉髮。在正準備放棄之時,她遇見曾啟瑞,曾醫師堅持該做的檢查仍需完成,不能因為心急就每個月都做試管;因擔心她身體無法負荷,甚至說出「就算錢抱來,我也不幫妳做!」殷小姐經檢查為「多重原因不孕」,在曾啟瑞二次人工授孕、六次試管嬰兒、禮物嬰兒(又稱輸卵管內精卵植入術)、顯微鏡注射等方式治療下,成功懷孕三次,成功率高達五成(當年成功率約只有二成五左右);可惜因龍鳳胎早產過輕,胎兒在腹中十周沒有心跳,以致未能順利得子。直到第十四次,才終於有了大兒子。後來,她在準備向曾醫師「求第二胎」時,發現已「自然懷孕」,順利生下小兒子,這讓她更加感激曾啟瑞,為她創造了生命奇蹟。 前一篇文章 何時生產疫苗? 中研院:候選人到當選人 還有段路要走 下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 什麼是30歲的人,80歲的眼睛?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聊聊心裡事 AI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用敬畏之心 擺脫存在性焦慮 作者其他文章【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穀雨養生宜顧脾胃 定時走動促進代謝延緩老化從飲食做起 多吃豆類蔬菜全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