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抗日華僑林謀盛

文/王文隆 |2020.05.06
1210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英國在南洋地區,以英屬馬來亞和英屬海峽殖民地(包括新加坡、馬六甲、檳城)兩地居住的華僑最多,這兩地區在抗戰期間常被合稱為星馬。孫中山先生倡導革命期間,該地華僑紛起響應,建立組織,在民國肇建之後,各地組織改為國民黨的海外支部。

華僑透過會館、公所、黨部等不同渠道,維持與原鄉間的緊密關聯。抗戰爆發時,許多華僑透過捐款、獻藥等不同方式,為祖籍地抵抗日軍攻勢做出貢獻。但也有華僑留在僑居地,組建民眾力量保衛新故鄉。其中,最為知名的要屬中英在馬來亞情報合作的靈魂人物:林謀盛。

林謀盛,一九○九年生於福建南安,其父為新加坡著名建築師林路。十六歲時,他前往新加坡跟隨父親,後來在新加坡與香港受教育,父親過世之後,返回新加坡繼承家業,事業蒸蒸日上,為星馬重要僑領。

抗戰爆發後,他藉著自己的影響力,與莊惠泉一同策畫了一九三八年的丁加奴州龍運鐵礦罷工,影響日本國內軍需原料供貨。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當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時,林謀盛尚且擔任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執行委員兼勞工服務團主任,待日軍占領星馬後,方隨英軍撤離,經印尼、澳洲輾轉至重慶。

太平洋戰爭爆發使東南亞船運阻滯,為數眾多的華籍海員被迫滯留印度加爾各答,因林謀盛在星馬地區的華人社群中頗具影響力,中央乃於一九四二年六月,派他前往加爾各答擔任總務組長,協助組織「中國留印海員戰時工作隊」。

一九四二年九月間,英國為求反攻策應,要在孟買特工學校設立專班,推動中英兩國在星馬的情報合作,中央就近委由林謀盛協助辦理,擔任情報區長並任翻譯,成立了馬來區中國班。該班訓練相當精實,每日自上午七時半開始,至晚上十一時方結束,課程內容包括健身、體育、第五縱隊組織、祕密通訊、情報、暗殺、游擊、縱火、爆破等。該批人員二十餘名,多為粵籍,一九四三年五月間,首批十名在英軍提供器械的安排下,搭乘荷蘭潛艇登陸馬來亞霹靂,不久便發出第一封情報,將日人統治下的馬來亞各情況轉知重慶,為就近探查的第一手情資。爾後除利用潛艇外,還有利用飛機跳傘登陸者。

擔任情報區長的林謀盛也於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初,搭乘潛艇於安順所屬的巴眼拿督港登陸,受抗日軍總司令陳平掩護,化名為陳春林,前往怡保坐鎮指揮。

一九四四年初,有部分潛伏的情報人員遭到日軍逮捕。日軍循線於一九四四年三月二十七日逮捕了林謀盛,囚禁於怡保華都牙也監獄。林謀盛屢經逼訊不屈,因監獄衛生環境不佳,罹患腸胃炎,先送醫院診治,後於同年六月二十九日謝世,年僅三十五歲,遺骨埋於華都牙也監獄後方。

戰爭結束後,曾跟隨林謀盛前往印度,爾後隨往馬來亞的莊惠泉才將林謀盛遺骨運返新加坡。因林謀盛的英勇事蹟,國民政府特追贈少將官銜,英國亦感念他的貢獻,以軍禮厚葬遺骸於新加坡。現在新加坡政府大廈伊麗莎白公園內,仍豎立著林謀盛烈士紀念碑,紀念著這一段星馬華僑犧牲奉獻的過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