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鄉土】台灣音樂史的典藏寶庫──台灣音樂館

文/丹青 |2020.04.22
1962觀看次
字級
台灣音樂館外觀。圖/丹青
台灣音樂館展示的鄉土樂器。圖/丹青

文/丹青

靠近台北市士林區芝山捷運站的文林路口,遠遠望去,有一座像「一桌二椅」造型的園區,是建築師姚仁喜秉持「與自然共生」和「與古典相依」為整體發想的作品。此園區即為附屬於文化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台灣戲曲中心」,二○一七年才落成起用,等於是傳藝中心的台北園區。

「台灣戲曲中心」園區有四個團、館,即國光劇團、台灣國樂團、台灣豫劇團和台灣音樂館等「三團一館」,都是傳藝中心的派出單位。前三個團屬表演團體,歷史悠久,在此新園區都有專屬的演出場廳,算是可以安居樂業了。至於台灣音樂館,在園區左邊的三層樓房上,是屬於資料保存、展示的典藏單位,說是台灣音樂史的專業圖書、博物館,也不為過。

台灣音樂館雖然是二○一七年才落成,其淵源卻早已有一段歷史了。早在一九九○年文建會時代,即已有籌建「民族音樂中心」的規畫,一九九四年列入行政院的十二項建設計畫之一,並分別在中山學園(今松山文創園區)及中和四號公園等覓地興建。一九九九年,還成立「國立民族音樂中心籌備處」,後來因覓地不順及二○○○年政權轉移,其組織型態被併入「國立傳統中心音樂研究所」,並在二○○三年於杭州北路二十六號短暫設置「民族音樂資料館」,提供資料服務。二○○八年,再改名為「台灣音樂中心」。二○一二年,配合文建會改制為文化部,「台灣音樂中心」再改名為「台灣音樂館」,正式成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派出單位。其間曾又搬遷到華陰街辦公,二○一七年,才配合士林「台灣戲曲中心」園區的落成,進駐此園區。

從最早的「民族音樂中心」到今日的台灣音樂館,可說進行了將近三十年了,但從原來大中華地區音樂的典藏、保存、研究、展示與推廣教育的功能,因政權的兩度輪替,而限縮到僅以台灣音樂為主題。

以台灣音樂為主,自然本土風味較濃厚。台灣音樂館以歷史脈絡為經,以文化風格及樂人、樂事為緯,運用不同媒材展示台灣各個歷史年代中的樂器及音樂生活並詮釋音樂人、事、物等紀錄。故民眾在此可見到原住民的各種樂器、日治時期台人的創作歌曲、民歌時代採集運動的盤帶等展示;另外,有關音樂的圖書、唱片、卡帶、錄影帶、數位影音等的視聽設備亦不少。台灣音樂館在三樓亦設有特展室,經常辦理有關音樂的展覽;另B1視廳室及展示室、工作坊,則做為音樂推廣教育之用。

台灣音樂館因屬新搬遷的公家文教單位,目前較少人知道、利用,其實館藏及周遭環境皆不錯,值得去參觀、使用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