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新鮮度 晶片告訴你

潘楠慕 |2020.04.19
1614觀看次
字級
賣場的包裝食品無法拆開來觀察是否變質。圖/美聯社
多數人以保存期限的標示判斷食品是否仍可食用。 圖/美聯社
包裝保鮮技術進步,能延長食物保存期限。  圖/新華社
保存不佳的蔬果被丟棄,造成浪費。 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全球糧食短缺問題的根源之一是浪費,許多食品因超過保存期限被丟棄,但其實仍可食用。科學家們希望運用先進科技,準確偵測食物的新鮮度,避免浪費。

多數人研判食物是否仍可食用的標準,是包裝上標示的保存期限,另外則是外觀和氣味。然而,在賣場或配銷中心,無法拆開食物的包裝,因為這麼做會破壞防腐性。這些場所的管理者往往在保存期限過後,就把過期產品丟棄。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食物,有三分之一被丟棄,將近十三億噸,其中有許多發生在上述場所。

為了減少這種狀況,歐盟區域發展基金(ERDF)贊助的泰拉食物計畫(Terafood)嘗試在食品包裝中放置感應晶片,不須拆封就能測量食品的變質程度。

參與這項計畫的比利時根特大學微生物專家庫里亞拉(Lotta Kuuliala)指出,這種晶片採用「光聲」(photoacoustic )技術;食物在變質的過程中,會吸收能量,產生局部加熱效應;熱漲冷縮的作用,使空氣受到擠壓,產生聲音;利用晶片偵測這些聲波,就可研判食物的新鮮程度。

這項技術是否能夠普及的關鍵之一在於成本,拜科技快速進步所賜,感測晶片的體積已愈來愈輕巧,成本相對低廉,且相當省電,能夠在低功率的狀態下持續運作,非常適合放置在食物的包裝中。

除了透過聲波偵測,這項計畫的研究團隊也正在研發偵測晶片,能夠判讀食物變質時產生的酸、胺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利用「電子鼻」的原理判斷食物的新鮮狀態。研究人員指出,晶片偵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後,與資料庫的數據比對,即可檢測微生物孳生的狀況,判定食物是否仍可食用。

這項計畫已獲得各界支持,除了歐盟區域發展基金之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奈米技術研究所(IEMN)和許多食品公司也共同參與,產官學合作解決糧食浪費問題。

IBM雲端事業資深副總裁克里席納(Arvind Krishna)表示:「食物供給,面臨愈來愈多的考驗,應對之道,是科技、科學和設備上的突破。」

克里席納指出,減少浪費是解決糧食危機的有效方式之一。整合區塊鏈、人工智慧(AI)演算法與物聯網(IoT),將能追蹤食物從生產到販賣的過程,找出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避免進貨過多造成浪費,消費者買到的產品也相對新鮮。

此外,最新技術也能提升食品安全監督效率,降低銷毀食品的損失。運用大數據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組成,將可更準確預測食品新鮮度和安全性。配合晶片的使用,消費者和業者只要透過智慧手機,就能即時了解食物的保存狀態,兼顧食品安全和避免浪費的好處。

生物保鮮技術 延長食物壽命

食品的保存技術,攸關糧食安全。美國農業部的研究報告指出,被丟棄的食物中,許多都是因為保存不善導致食物損壞變質;若能提升保存技術,將有助改善這個問題。

包裝和加工技術協會(PMMI)指出,食物的包裝,需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現代生活方式。以生鮮蔬果為例,傳統的蔬果保鮮方式,是冷藏與化學殺菌處理,但這兩種方法有許多弊端;低溫貯藏的成本高、消耗大量能源;化學殺菌處理則有化學藥劑殘留風險,危害人體健康。

隨著人們對食安問題的普遍關注,保鮮技術正迅速發展;安全、高效的生物保鮮技術,已成為食品保鮮領域的趨勢,包括利用微生物菌體保鮮、天然提取物保鮮以及基因工程保鮮;這些技術,具有處理費用低、貯藏條件易控制和符合環保要求等優點。

研究人員發現,微生物可以產生抗生素、蛋白酶和有機酸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菌效果,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達到防腐保鮮作用。

天然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質,透過浸泡、噴灑等方式使用,能抑制蔬果表面微生物的活性且保持溼度,延緩蔬果老化速度。這些由植物中提取的保鮮劑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符合環保保鮮和永續包裝的潮流。印度與斯里蘭卡的科學家已使用芒果進行測試,他們運用植物本身產生己醛(Caproaldehyde)延緩成熟的機制,開發出己醛處理配方,成功延緩果實成熟的時間。

基因工程保鮮的領域,近年來已顯著進步。隨著基因解碼和編碼的技術突破,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控制蔬果成熟及衰老過程,延長保存時間。

消費者對生鮮食品的要求,不僅是新鮮,也拒絕化學殘留的產品;因此,生物保鮮技術的需求勢必大幅成長,發展新型、無汙染、可分解的生物保鮮技術,將是研究的重要方向。若能提升相關技術,將可降低產品損失、降低價格、避免糧食浪費且兼顧環保,創造生產者、消費者和環境保育三贏局面。

垃圾咖啡館

塑膠廢棄物換餐點

印度的塑膠廢棄物汙染嚴重,也面臨貧窮族群飢餓困境;該國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的安比卡普爾(Ambikapur)市政府已實施一項新計畫,讓民眾以塑膠垃圾換取食物,同時解決兩大問題。

安比卡普爾市政府開設一家「垃圾咖啡館」(Garbage Cafe),任何人只要收集塑膠廢棄物,就可換取餐點。市政府表示,這項計畫旨在提高人們對塑膠汙染的意識,並鼓勵民眾以實際行動協助改善這個問題。

印度環境部的數據顯示,印度多數城市缺乏有效的廢棄物處理系統,每天產生的兩萬五千噸塑膠垃圾中,只有約半數被回收。這個狀況,導致印度成為全球第十五大塑膠汙染國;更嚴重的是,隨著城市化和人口成長,塑膠製品的需求增加,塑膠汙染的問題正日益加劇。

有鑑於此,印度政府和地方當局,正研議各種應對方案,包括以塑膠垃圾換取搭乘公共運輸車費、學費等。

安比卡普爾市在減塑方面的表現,堪稱其他地區的典範;該市的廢棄物回收和分類率已達百分之百,去年被印度政府評為全國第二乾淨的城市。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印多爾(Indore)排名第一。

恰蒂斯加爾邦衛生部長迪歐(TS Singh Deo)表示,安比卡普爾市的創意成效卓著,這些收集的塑膠廢棄物經過再製後,將用於鋪設道路。

這個以塑膠換取食物的概念,已開始被其他城市採用,包括首都新德里。聚焦塑膠汙染議題的非營利性環境組織「關懷」(Parvaah,印度語)的創辦人馬爾霍塔(Simar Malhotra)表示,垃圾咖啡館的構想非常傑出,可同時解決塑膠廢棄物以及飢餓問題,值得各地仿效。

除了印度,亞洲地區也正提升對抗塑膠汙染的努力。近來,峇里島在島上的河流設置一種垃圾柵,攔截被丟棄的塑膠垃圾。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流通資本」(Circulate Capital)基金公司,則創立「海洋基金」(Circulate Capital Ocean Fund),投資廢棄物處理產業,以改善海洋塑膠垃圾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