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廬州吳氏船模傳承人】吳培 一點堅持 巧手打造600艘船

文/記者汪海月 |2020.04.05
1873觀看次
字級
吳培介紹自己製作的古戰船模型。 圖/新華社
吳培製作的古船模型內部構造精細逼真。 圖/新華社

文/記者汪海月

雕刻細緻的宋代客船、紋飾精美的古羅馬戰船、簡樸的巢湖漁船……六十五歲的吳培偏愛船。憑著他的一雙手,歷史長河裡的一艘艘古船以模型的形式復現。

走進吳培位於合肥的工作室,彷彿走進一家小型的「造船夢工廠」,大大小小的船模造型不一,嚴格按照比例縮小製作,大到船帆,小到窗戶,每一個零部件都精細逼真。

「小船模蘊含著大文化,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我想通過這些船模留下歷史的記憶。」這位省級非遺廬州吳氏船模的傳承人說。

重拾兒時的造船夢

吳培從小在長江邊長大,江上來來往往的機動船、漁船和帆船成為他兒時最深刻的記憶,父親年輕時乘坐海輪出海的故事更是讓他對船舶心生嚮往。

「我小時候就喜愛做手工,有一次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用石頭雕刻了一艘小船。」吳培回憶說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艘手工船。

當過木工、漆工、鉗工,也自學過雕刻,這為他的「造船夢」打下了基礎。一九七○年代,吳培考入了合肥工藝美術廠,也藉此累積磨練了製船技藝。一九九○年代美術廠改制解散,他開始重拾兒時的「造船夢」,專心研究船模製作。

「船模製作是個需要耐心的細緻活,做一艘船模動輒要幾個月到幾年時間。」吳培說,一艘船模的成型要經過畫圖、下料、風乾木頭、打隼、裝配、打磨做舊等幾十道工序,經年費時,但最讓他覺得困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尋找古船的素材。

「製作古船模型,尤其是歷史名船,不能光憑想像,得尊重歷史,依據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真實再現。」吳培說中國很多古船並沒有流傳下來的圖樣,只能透過文字描述,或其他線索按圖索驥。

他曾花兩年半時間做過一艘鄭和寶船,這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最大的一艘戰座船。「這艘船到底是什麼模樣,甲板上有哪些設施,都沒有明確的記載,得從各個地方找線索,就像拼圖一樣一點一點把它的樣子拼出來。」吳培跑遍了北京南京各地的圖書館,還託朋友從日本找到了一本古代畫冊,試著復原這一戰艦的真實模樣。

在反覆的研究揣摩中,他製作出了一艘高四公尺,長三點二公尺,寬一點二公尺的鄭和寶船模型,船上裝有幾十門大炮,鐵錨、瞭望塔、房間、護欄、海燈等應有盡有,盡顯當時的海船雄風。如今這艘船模型收藏於武漢的長江非遺博物館,向世人訴說著當年的輝煌歷史。

自己愛的是船文化

「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體現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化,可以說船其實是歷史軍事經濟的載體。」吳培說,與其說自己愛船,不如說自己愛的是船文化。

這位船模師做過最大的一艘船是《清明上河圖》裡的一條汴河客船。把圖上近十公分長的圖案還原成一艘六公尺多長的船模絕非易事,但在拿著放大鏡觀察的過程中,吳培為古人的造船智慧和人性化的設計所折服。

「這雖然是一條古代客船,但窗戶雕刻精美,船上設施非常齊全,有供人休息喝茶的桌椅板凳,甚至還有用於養雞的雞籠。」吳培也按著這張圖把所有的零部件一一復原,做到帆能動、舵能轉、窗能移、門能開、燈能亮,極盡巧工之能事。

「這艘船運到安徽博物院的那一晚,我看著這艘古船恍惚間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吳培說。就在那一晚,他想著無論如何也要把船模製作這條路走下去。

幾十年來,這個當年在江邊看船的孩子已經陸陸續續做了近六百艘船模,包括風帆船、古戰船、漁船、貨船、遊船等中西方船模近七十種。

已至花甲之年,讓吳培欣慰的是,自己的女兒還有幾個徒弟正跟著他學習船模製作技藝。他每周會在合肥一所小學上船模課,告訴孩子關於船模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古船模,讓年輕人了解船背後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背景。」吳培說。

如今,吳培打算繼續深挖更多具有安徽當地特色的船模,如巢湖的船、北洋水師的艦隊,對他而言,這個「造船夢工廠」還可以承載很多很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