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分析認為,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圖為傷齒龍想像圖。圖/CNN
慈母龍為社會化程度相當高的群居恐龍。牠們的育幼行為也接近某些鳥類,這也可能是牠們能堅持到恐龍最後滅亡時期的原因。圖/CNN
文/郭宣含
電影《侏儸紀公園》中恐龍的形象深印在大家心中,恐龍是冷血而且身上有鱗片的爬蟲類,而且在電影中還會發出「吼」的聲音,讓人覺得害怕。目前科學家已經知道,恐龍身上有像鳥類一樣有羽毛而且顏色亮麗,而且實際上牠們的聲音反而比較像鴿子一樣發出「咕咕」的聲音。現在美國耶魯大學分析恐龍的化石蛋殼後指出,這些巨大恐龍體內流的可能是溫暖的血液,這代表是牠們可能不是冷血生物。耶魯大學表示:「恐龍的演化點坐落於暖血的鳥類和冷血的爬蟲類之間。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大型恐龍的體溫比牠們的環境更溫暖。」
研究人員分析恐龍化石蛋殼中氧氣和碳原子的排序,這樣就能計算出恐龍媽媽的體溫。耶魯大學地質學與地理物理學系教授解釋:「因為恐龍蛋在恐龍體內形成,因此恐龍蛋就像古代的體溫計。」研究人員從測試樣本中發現,恐龍體溫比牠們的生存環境還要溫暖,這代表恐龍有能力從體內產熱,跟需要仰賴外界溫度的爬蟲類不一樣。
根據耶魯大學研究,不同的恐龍品種體溫高於環境的程度也不一樣,從樣本得知,傷齒龍(Troodon)的體溫比牠們的生活環境高出攝氏10度,慈母龍(Maiasaura)則高出約15度。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道爾森說:「我們的研究指出,透過代謝將體溫提高到高於環境的能力是恐龍初期演化的特點。」其實恐龍是冷血還是溫血動物早已是許多古生物學家爭論的議題,儘管充滿爭議,但科學家普遍認為多數恐龍可能有類似羽毛的結構。道爾森認為,他的研究可能暗示,恐龍身上的羽毛有助於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