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一凡
晚清金石學家王懿榮,有天在做為中藥的龍骨上發現像字的刻痕,如獲至寶的大量蒐羅龍骨,經過不懈的研究終於確認龍骨是殷商時期的占卜用骨,是迄今發現最古老的文字,後來稱為甲骨文。
從甲骨文發現至今已一百多年,目前解讀出三千多字,依內容判斷,多為商王占卜記事之用。甲骨文的發現,促進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甲骨學」。
甲骨文有太多祕密未解,其中一項是甲骨呈現的兆紋,有可能是順著商王的心意燒灼嗎?甲骨文權威許進雄在其著作揭示。許教授發現骨頭中有骨膠原,若不經處理便直接燒灼只會呈現焦黑,但將骨頭先充分泡過水、陰乾,再技巧性地挖薄,就可在燒灼時控制兆紋的走向,達到專權的目的。
以神的旨意作為藉口的把戲,看來在商代已經出現,世界經過將近四千年的演變,人們仍將「神指示」當作權威奉行。例如長輩為了達成抱孫的願望,就跟孩子說有請示過神明,一定要在哪時結婚、生小孩,否則會有大禍降臨;若孩子不聽從,則被冠上忤逆、不孝。遇到這樣說不通的事,或者還是把甲骨當成補藥服用更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