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種茶 科技管理轉型茶園

邱榆蕙 |2020.03.10
2304觀看次
字級
新北坪林青農蘇育裕祖傳的茶園。圖╱蘇育裕提供
蘇育裕(左)、林奕慧以科技化管理、系統化生產概念轉型茶園,做出成績。 圖╱蘇育裕提供

文╱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

新北坪林青農蘇育裕、林奕慧夫婦8年前放棄高薪,返鄉種茶、開店,鄰居勸他們「一整排都倒光,趕緊收店賠錢了事。」,但他們不畏環境壓力,將家中茶園帶向精緻化、工藝化,還被長榮航空選中,成為機上餐茶水與型錄茶包的供應商,今年榮列2020農業百大精品,令鄰里刮目相看。

42歲的蘇育裕是汽修科出生,曾在知名汽車公司擔任業務主任,為公司的超級百大業務員,後來遇經濟蕭條,銷售狀況每況愈下,他想起到中國大陸旅遊時,看到普通品質的茶葉賣價高,反觀老家的優質包種茶,售價不到1/3,興起回鄉種茶創業的念頭。

先做再說 產業成績獲肯定

當丈夫確定想轉行時,林奕慧感到很焦慮,「回去的前3個月,我每天都睡不著」,她說,他們將市區的房產、股票轉賣,也放棄她經營十多年的保險產業,原本即將升任經理、年薪近300萬的機會,一下子化有為無,令她無所適從。

蘇育裕坦言,回鄉承接農業,首先面臨的是長輩與年輕人的彼此磨合,父親以前都是直接與客人販售,但是當父親退休的時候,客人也漸流失,鄰近傳統茶農做法也是如此,因此他將過去工作經驗運用在茶園,導入科技化管理、系統化生產,品牌銷售,並設計茶包,賣給批發商。

「先做出成績就對了。」在父親與鄉民的反對聲浪下,認為他這樣做是糟蹋茶葉,他與妻子仍堅持自己理念,到茶葉改良場接受農業訓練,將所學與經歷結合,逐漸做出成績,四年前被長榮航空相中,成為機上餐茶水與型錄茶包的供應商,緊接著獲得全國百大青農,種種外界對他們的肯定,也讓長輩對他們從擔心變成認同。

爾後創立品牌「東成」,夫妻分工更明確,蘇育裕開玩笑說:「不分開的話,就得離婚啦」,兩人對於產業各有想法,學有所長,他負責後端的生產、製造、批發與接單;林奕慧則負責開發、設計、通路、行銷,兩人忙得經常碰不著面。

為作出市場區隔,林奕慧開發茶葉周邊商品,包括原葉茶包的冷泡茶、三種茶葉混合製成的茶葉蛋、麵線、蜜餞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顧慮不同年齡層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也將消費者意見,一五一十回饋給丈夫。

蘇育裕表示,他的茶葉朝向經營「莊園」的概念,重在發酵,比一般發酵時間多了4、5個小時,強調的不是鮮度而是風味,這種風味茶不僅耐存放,還會愈放愈香,利於再精緻化,消費者購買回去,可以再烘焙為個人喜愛的風味。

蘇育裕提到,台灣茶葉比賽強調鮮度,日本與早期台灣人都喜歡喝鮮綠茶,鮮度高代表活性高,倉儲環境的條件則相對嚴苛,然而現代飲食趨向清淡,西風東漸,歐美客喜歡重口味的茶,台灣的年輕人也比較愛喝風味茶,老人家則因生茶刮胃,選擇較溫和的重烘焙茶。

活化農村 好茶給人幸福

什麼樣的茶才是好茶?蘇育裕認為,美味這件事情本身很抽象,消費者認為好就好,好茶會受歡迎的原因,是透過12道物理程序,將茶湯本質苦澀化為不加糖的甘美,因此好茶不應脫離優雅與甘美,他說,「若飲茶能讓人感到幸福,希望我是帶給人們幸福的人。」

「是農村改變了我」,與茶葉朝夕相處的蘇育裕坦言,他的個性愈來愈像工藝家,也可能是年過40,他認為,農業是生活的選擇,更是生活的一種態度,不用被世事牽著走,「賺太多錢也帶不走,不如反璞歸真。」

蘇育裕表示,農業真的需要年輕化,用第二專長帶動第一專長,但是他看到多數青年返鄉急著表現。他認為,先付出自己,青農不是只有賺錢,而是願意承擔社會責任,活化農村,服務鄉里,一步步提升農耕技術力與視野,自然有一天發光發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