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暴龍(左)與侏儒暴龍模擬示意圖。圖/pinterest
文/科學月刊編輯部
在恐龍世界中,暴龍(Tyrannosaurus rex)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之一。拜大眾文化所賜,暴龍的巨大及兇殘形象深植人心。雖然如此,學界對暴龍的研究其實尚不透徹。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兩具過去曾被認為是侏儒暴龍(Nanotyrannus)的化石後,認為牠們極有可能只是尚未成熟的暴龍,並暗示侏儒暴龍存在可能性不高。
過去考古學家發現一種類似暴龍的恐龍頭顱,並推測該頭顱可能為一種新屬物種,命名為侏儒暴龍。而本次,研究團隊針對兩具分別名為簡(Jane)及佩蒂(Petey)的侏儒暴龍化石,以兩者的股骨位進行微觀結構分析,檢測後研判簡與佩蒂的年齡分別為13及15歲,屬於尚未成熟的暴龍,並認為侏儒暴龍可能不存在。同時,研究也發現暴龍個體的成長速度與現代鳥類與哺乳類相似。研究人員表示,暴龍的成長速度與生存的周遭環境有關,如果環境的資源豐沛,成長速度較快速,反之則較慢。
根據此研究,過去所被認定的侏儒暴龍化石應該只是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暴龍個體。研究人員也表示,如果後續有更多新發現可支持此想法,將能翻新暴龍的相關研究,讓世人更加了解這個迷人的古代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