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5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二正報無住如如不動分第三十❶

星雲大師 |2020.01.18
2901觀看次
字級
祇園布施圖/西元前一世紀下半葉/阿瑪安得拉邦阿瑪拉瓦提考古博物館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佛陀!如來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也並非是真實、恆常存在的,它亦只是個假名而已。

為什麼呢?

如果有世界,那它也只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一個事物。

如來說的一合相,並非實有自體,只是假名為說罷了。

譯文

「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將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微塵,你認為如何?這些微塵數目難道不是很多嗎?」

「太多了,佛陀!為什麼呢?如果這些微塵有實在、恆常的體性,那麼佛陀就不會說它多了。這是什麼緣故呢?佛陀所說的眾多微塵,實是緣生的假相,並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因此不可執為實有,說眾多的微塵,那只是假名為說而已。

「佛陀!如來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也並非是真實、恆常存在的,它亦只是個假名而已。為什麼呢?如果有世界,那它也只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一個事物。如來說的一合相,並非實有自體,一非定一,合非定合,緣生則聚,緣滅則離,不是實存不變的,一合相也只是假名為說罷了。」

「須菩提!所謂一合相,本沒有定相可言,是眾緣和合而有,畢竟空無自性,非言語所能表詮,但是凡夫之人執著取相,貪戀執著以為其真實固定存在。」

原典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①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②。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③其事。」

註釋

①此分說明一合相之理。如來為恐凡夫尚有執見未泯,不了解般若真諦,未明依、正皆為非實之理,所以用三千大千世界及微塵為例說明,世界是假合的,就連微塵亦是虛而不實的。三千大千世界與微塵,雖異而不異,合而不離之相,但畢竟皆是因緣幻現,終有離散壞滅之時。

②一合相:指由眾緣和合而成的一件事物,以佛教觀點言之,世間之一切法,皆為一合相。

③貪著:多求而無厭足曰貪,貪心固著而不離曰著。貪著,即貪愛欲境,取相不離之謂也。

講話

前分說明正報無住,即證得佛果者,不住於佛果之相。此分延伸無住之義,再以吾人依報之器界為例,闡明微塵世界雖多,非有實體,不過是因緣聚合的幻有假相,佛陀已了知器界為因緣生滅之法,因此於三千大千世界攝化眾生,不取相住著,隨緣自在。

一、微塵世界,虛妄建立。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說。

在第十三分中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微塵世界的積集,不論鉅細大小,都離不開因緣和合、生滅來去的假相。此分再以微塵世界的當體全空,申明返妄歸真,不執著於器界的妄想攀緣心。妄心止息,才能像須菩提尊者住寂靜處,得無諍、離欲三昧。

一、微塵世界,虛妄建立

前分明如來法身,無去來相,又恐行者錯認,有來去者是化身,無來去者是法身,不知三身不曾隔絕,非一非異。眾生有來去相,佛則無來去,以三身無來去,顯平等之義。佛陀以三種世間:一、器世間,二、有情世間,三、真覺世間,三番會釋,依報無住,如幻如化,是虛妄所建立的假相。

經文中說:「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是指能修「析色歸空觀」者。如此莫大之界,碎而為塵,即使二乘天眼,也難以盡悉。極微之塵,數量難計,但微塵非實有其體。此微塵眾,緣生相生,緣滅相滅,只是假合的幻相罷了!藉器世間微塵眾之聚散,以明非一非多、無去無來之事。

所謂「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前以碎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的「析色歸空觀」,今再用「體色明空觀」,說明微塵非色非空之義。「佛說微塵眾」者,不過是順世俗諦而論,有個微塵眾假合之相;設以真諦而言,則一塵不立,諸法性空,生滅聚散,無有自體,是為「即非微塵眾」;設依中道第一義諦而論,則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塵與非塵,原為一體,同是真如,假名不礙,故云「是名微塵眾」。

《金剛經註解》說:

「人人身中,有微細善惡雜念,猶如大千世界微塵之多。此念無非影、響,虛妄建立,故云非微塵眾。亦因轉卻無明煩惱之心,變作慈悲無礙之智,方入空寂智解,得大安樂,是名微塵眾。」

從析解因緣和合的器界色法,觀其虛妄不實,猶人之妄念如微塵眾,幻化如影如響,無有來去處,明白器世間幻相的假諦;用一切法無自性的空觀,得五蘊皆空的真諦;再更進一步,入中道第一義諦,了徹非色非空,體用無礙。

《止觀大意》中,談到觀不思議境:

「境為所觀,觀為能觀。所觀者何?謂陰、界、入,不出色、心,色從心造,全體是心。」

故經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此之能造具足諸法,若漏無漏,非漏非無漏等,若因若果,非因非果等。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眾生理具,諸佛已成,成之與理莫不性等。謂:

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塵中一切塵,

一一心中一切塵,一一塵中一切心,

一一塵中一切剎,一切剎塵亦復然。

諸法諸塵諸剎身,其體宛然無自性。

無性本來隨物變,所以相入事恆分。

故我身心剎塵遍,諸佛眾生亦復然。

一一身土體恆同,何妨心佛眾生異?

異故分於染淨緣,緣體本空空不空。

三諦三觀三非三,三一一三無所寄。

諦觀名別體復同,是故能所二非二。

如是觀時,名觀心性。隨緣不變故為性,不變隨緣故為心。故《涅槃經》云:

「能觀心性,名為上定。上定者,名第一義;第一義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名毗盧遮那。」此遮那,性具三佛性;遮那遍故,三佛亦遍。故知三佛唯一剎那。三佛遍故,剎那則遍。如是觀者,名觀煩惱,名觀法身。此觀法身,是觀三身,是觀剎那,是觀海藏,是觀真如,是觀實相,是觀眾生,是觀己身,是觀虛空,是觀中道。故此妙境為諸法本,故此妙觀是諸行源。如是方離偏小邪外,所以居在十法之首。上根一觀,橫豎該攝,便識無相,眾相宛然;即破無明,登於初住,若內外凡。故喻云:其事高廣,乃至道場。中根未曉,更修下法(指更修以下「起慈悲心」及「善巧安心」等等法門)。

所謂不思議境,謂「陰、界、入,不出色、心」而言,就「色從心造,全體是心」,亦即一念剎那心,含攝空、假、中三諦,為不思議妙境,如是觀者,名觀煩惱,名觀法身。

寶通禪師初參石頭希遷禪師時,石頭禪師問道:「哪個是你的心?」

寶通回答道:「見語言者是!」

石頭禪師不以為然的說道:「有見有言即是妄心,真心是離卻見聞音聲!」

寶通感到慚愧,日夜精勤參究:什麼才是自己的真心?

十天以後,寶通又再回來請示道:「上次我答的不對,今天,我知道什麼是我的心了!」

石頭禪師問道:「什麼是你的心?」

寶通回答道:「揚眉瞬目。」

石頭禪師不滿意的再問道:「除卻揚眉瞬目,請將你的真心拿來!」意即真心非語默動靜之形相。

寶通冷汗直冒,答道:「如果揚眉瞬目處不是真心,那麼我無心可取!」

石頭禪師喝斥道:「你這撥無因果的野狐禪,萬物的呈現,源於心識的運作,若言無心,盡同謗法。見聞覺知,雖是妄心,但若不用心,不從假悟空,於空悟色法一如,體相無礙的第一義諦,又如何悟入生、佛平等,煩惱即菩提,上妙不思議境呢?」

寶通禪師終於言下大悟。

微塵起於世界,輪迴由於一念妄想識心,善惡念頭都在我們的一心。如何轉煩惱火焰為清涼紅蓮,於眼見和合的器世間的幻相,領悟到身內所依存的種種名相、地位、權勢、財利、感情等建構的世界,危脆不實。如果以空觀析解,這些東西和器世間的微塵眾一樣,不過是因緣和合、暫時生起的幻相罷了!

以前有個國王,他非常疼愛女兒,從早到晚都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

有一天下了一場雨,淌著水的地面,浮著水泡,公主看見水泡,心裡非常歡喜,就對國王說:「我要用水泡,作成頭上戴的花環。」

國王告訴女兒:「這水泡不能用手抓住,怎麼能拿來做花環呢?」

公主對國王說:「如果沒有水泡做成的花環,我就絕食自殺。」

國王聽了女兒的話,趕快召集能工巧匠,對他們說:「你們手藝精巧,沒有做不到的事。你們趕快拿水泡來,給公主做花環,要是做不成,就殺了你們!」

工匠們個個惶恐又無奈的回稟國王:「我們無法拿水泡做花環。」

就在國王要處死這些工匠的時候,走出來一個老工匠,上前稟告國王道:「我能用水泡給公主做花環。」

那個老匠人對公主說:「我不懂水泡的好壞,請公主取來自己歡喜的水泡,我替你做花環。」

公主就去取水泡,但手一碰觸,水泡就破滅了。一天下來,一個水泡都撈不到,公主若有所悟,就對國王說:「水泡是不實在的,無法長久存在,還是給我個紫金花環吧,不會像水泡乍現乍滅。」

要水泡花環的公主,只看到水面漾著雲色彩光的影像,不知水泡是因緣集成的幻相,認假為真。就像凡夫執我、我所,由微塵妄念,虛構貪瞋痴的身心世界,心緒如野馬馳逐,一念差池,枉費蹉跎圓彰佛土、頓證三身的大好因緣。唐朝溈山靈祐禪師言: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

前際無窮,後際寧剋?

出此沒彼,升沉疲極,

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

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道往還,三界匍匐。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決擇身心,去其荊棘。

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