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 伊水一方

文╱葉含氤 |2020.01.08
1774觀看次
字級
一山一水一佛寺,細緻靜和地屹立。圖╱葉含氤
進龍門石窟前的步道,兩旁的秋柳,綿延迢遞。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清晨啟程轉往洛陽。出租車師傅依約在五點半到旅館接我,載我至西安高鐵站搭第一班車。

我的目的地是伊闕,也是龍門石窟。長年來,以為這只是書上讀到的地名,不會與我有太多牽連,而如今我竟要往那裡走去。候車時,看著手中那張往洛陽的紅色車票,以為自己掐著一朵唐代的牡丹。

是早班車,又是起站,乘客不多,我一人獨占三人位,可以自由地鄰窗而坐。往洛陽途中,沒有熱鬧的城鎮,有的是大片的黃土,廣闊的銀杏樹林,還有稍縱即逝的山坡梯田,當然也有幾處農村民居跳進眼底。山間田野荒荒漠漠,一如此地稱謂——黃土高原,沒有太多色彩。

到洛陽後,又轉了趟公車,才抵達龍門石窟。

石窟分布於西山與東山,兩山之間橫臥著伊河。初冬伊河悠緩安靜,無波無瀾,水中有沙渚裸露,渚上點點白鷗棲息。

進石窟之前,會走過一條長而寬的步道,兩旁栽植齊整的垂柳。秋未遠,冬未盈,柳葉染上鵝黃的秋色。我沒看過綿延迢遞,望不到盡頭的沿街黃柳,陡見此景,有一種流離在外的寬闊孤立。又像是進入某種儀式,不知正要跨過什麼邊界。

而這一跨,確實跨進了一個「他界」。

當我沿黃柳樹影走進西山石窟不久,頓時被東岸景色攫奪了目光。遍山莽莽,木葉蓁蓁,偶有石巖嶔崎。遠處的山坡上一佛寺迎水而建,灰青色的屋瓦迤邐而上,保藏古典幽光,而寺前銀杏,明明澄澄一樹黃。

在我去過的幾座古城中,我還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也許是那一方遁世的韜光,也許是那一株盎揚的銀杏,讓我的心突然緩慢了下來,我不急著往前走,只想多待一會兒。或者說,在這半弧青山半弧水面前,步程啊,時間啊,皆是其次。這景,不是赫宮殿,不是洶湧大江,僅僅是一水一山一佛寺,細緻靜和地屹立,卻一點也不寫實。她太魔幻,彷彿一直在那裡,等了千年百年,而今不驚不乍彳亍朝我行來,似有長篇累牘的話要說,卻又將寂靜渲染到極致。

我沒有預期會在洛陽見到這樣的景色,我以為只是來印證讀過的歷史,看大片的石窟佛像,我不知道現世人間竟有如此化繁為簡,簡到無法再簡,卻還能透顯麗彩光暈的乾坤天地。眼前伊水一方,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語境,她每一個字詞都平凡,卻衝撞出一種繁義的修辭,安靜謙抑又閌閬自得,是不滋擾旁人的眉飛色舞。

河上白鷗時栖時翔,水中綠鴨浮蕩逡游,天空的光影與微動的漣漪彼此跌宕交錯。天冷風靜,獨坐在臨河的木椅上,流連天水蒼茫古寺清逸。突然害怕再舉步向前,這澶漫忻悅的山色,就成了過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