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32】隨堂開示錄 63 《 TVBS 看板人物》專訪

星雲大師 |2020.01.06
2519觀看次
字級
《TVBS看板人物》專訪主持人方念華女士於佛光山大悲殿專訪星雲大師。 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20

說「心」 7-3

《 TVBS 看板人物》專訪
時間:2014年1月9日
地點:佛光山大悲殿

主持人:大師曾經在談到有跟無時說過,我們看待「有」,不妨是享有,而不用擁有。能不能跟我們多談一下您這個體悟?

大師:我今年八十八歲了,我沒有擁有寺廟,也沒有財產登記在我的名下,更沒有說住持非要我做不可,這都是大家的,不是我的。你說不是我的,可是我心中又感覺到,這個世界統統都是我的。你看天地日月,我要溫暖,可以晒太陽;我要清涼,月亮供我欣賞。你建公園,我可以去散步;你建大樓,下雨了,我在你的大樓下面騎樓躲個雨總可以吧。你擁有,我可以享有。甚至,在這個世間上,花草樹木供我們欣賞,山河大地供我們遊走,人間到處都很美,哪一樣不是我的呢?我要它,它就是我的。但是我不一定要占有它,不一定要把它登記在我的名下。這個世界本來如是,我們就像旅客一樣,到這個地球上來,只是路過一下,把自己當過客,好好去欣賞人生。

主持人:師父您在大陸還是小沙彌的時候,我覺得您好可憐。您的師父教導您,一個竹板打下來,「不要聽外面的!」「不要看外面的!」在那麼幼小的年紀不聽不看,然後要您看住自己的心。您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這一段。後來您到什麼時候才了解,這個教育的過程對您的心有多重要?

大師:我認為寺院的教育在各種教育中具有特殊貢獻。太順的教育沒有力量,上等的人才要能禁得起打罵,禁得起千錘。當然,不敢說自己是什麼人才,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好在我禁得起打、禁得起罵,那時候只要眼睛瞪開,就要挨上一記耳光,「你看什麼!什麼東西是你的?」當然那個時候也感到不服氣,「好!都不是我的,不看!」索性賭氣不看了。

主持人:賭氣啊!

大師:他打我,叫我不要看,我就不看。

主持人:您就把眼睛閉起來。

大師:是的,我就不看了。不過,我終究還只是個小孩子,不看實在很難過。當然,老師也會教:「你看自己嘛!」自己有什麼好看呢?「你看心嘛!」心看不到。心裡有什麼東西?想了一想,哎喲!問題來了,心裡貪欲、嫉妒、瞋恨、怨恨、愚痴,我的心很骯髒。我的心裡面像是個垃圾堆,怎麼辦呢?雖然是小小年紀,也想到要修行,我要洗心革面,要清淨我的心。當然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要付出很多的代價、耐煩。

主持人:所以您這一生的修持,是不是都是一個洗心的過程?

大師:人有眼、耳、鼻、舌、身、心,稱為「六根」。過去說「非禮勿視」,眼睛不亂看,眼睛也要修行;「非禮勿聽」,耳朵也要修行;「非禮勿說」,話不能亂說;不是自己的,就不要貪,就不要隨便動心。不要看到錢,就動心要那個錢;看到愛情,就動心要那個愛情。這個世界這麼廣大,這個也要、那個也要,你負擔得了嗎?所以就想到「不要」的重要。
「不要」並不是「沒有」,就像空氣,我們沒有貪圖,但它還是供應,讓我可以活命,乃至地球大地給我行走,季節、時差為我調節,讓我能自由自在地活著。所以,我覺得凡事「不要而有」,有很多東西不必強求,它就會是你的,你硬是要去貪求,反而不是你的。
這個「空」,境界很高深,空即是色,空就是有的意思。色即是空,色也是空的。空和有不是兩個對待的,例如你口袋不空,錢放到哪裡呢?你口腔不空,腸胃不空,能活著嗎?沒有這個空間,我們怎麼好講話呢?所以虛空萬有,虛空裡面才能有,空才能有。也就是說,空無的生活,不是沒有,是更高一等的,是大眾的有,是不貪圖的有,是享受的有,不用說天天想什麼辦法主意去獲得,自然就會來,是自然的緣分。

主持人:觀眾朋友!聽到這裡有沒有覺得,聽師父講經真的是很殊勝的緣分,師父從觀心提到我們平常覺得好深奧的境界:空即是有。我們來之前一直在想,師父有要送我們字,會是什麼字?大師跟我們分享的是「不忘初心」四個字。請教大師,為什麼是這四個字?

大師:這是《華嚴經》裡的一句經文。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像做記者的,不可以忘記最初做記者的發心。縱使做記者很辛苦,如果你能忍耐,不忘記初心,就會有力量。又例如夫妻結婚,不要忘記當初你儂我儂的談情說愛,縱有挫折,也就能夠很快妥協。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士農工商都好,如果你能不忘當初所立下的目標,不達目標不肯罷休,就是不忘初心。
我自己做和尚,如果我常常忘記了我要做和尚,身分就變來變去的了,我不是別人強迫我做和尚,父母也沒有叫我做和尚,是我自己甘願的。我沒有忘記做和尚最初的願力、願心,所以什麼苦難、什麼不當都視為小事。
我覺得「不忘初心」給我們很大的力量。例如交朋友,「哎喲!這個不好,不要交了!」不必這樣,所謂「友直、友諒、友多聞」,朋友之間,要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諒解。我想,「不忘初心」對社會大家都能起到鼓勵的作用。

主持人:大師!那我再請教您,您剛剛用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角色或者用人生角色,提醒我們進入這個角色的初心。請教我們生而為人,眾生之所以會投身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共同的初心是什麼?

大師:我們在世界上,個人不能獨自存在,沒有農人,你飯怎麼有得吃?沒有工人,怎麼有衣服穿?沒有駕駛員,你怎麼能從台北跑到台南、跑到高雄來?所以人必須要有很多的條件、很多的人緣來幫助我生活。因此所有一切世間的眾生,我都應該感謝他們,他們都是我的有緣人,不是我的仇敵,彼此不要對立,否則兩個人就不容易融和。時時心存感謝,感謝你把茶倒在這裡,感謝你搬了凳子給我坐。用感恩、感謝的心在人間生活,會比較快樂。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