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白雲觀
圖/林一平
圖二:趙孟頫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2年11月6日我到北京和中國移動研究院交流移動通信技術。恰巧在中國移動研究院附近看到著名的道教古蹟白雲觀(圖一)。白雲觀屬於道教的全真派,是當年成吉思汗傳旨給長春真人丘處機(1148-1227)建立的。
北京最著名的道教古蹟則是朝陽門外路北的東嶽廟,屬於正一派。我們常聽的張天師張陵(張道陵; 34-156或178)即是隸屬正一派。
張陵是管理長才,撰寫道教經典《太平經》,記載「簿書錄籍」,是「度牒」的雛型(Prototype)。當時太平道為道民受戒注籍,認為受戒後乃入神仙籍,即是天籍,可以得到上天神祇的管理:「故置善文於天籍,神仙籍與俗異錄,當升之時,主籍之神及保人者乃知所部主,奉承教化,各有前後,不可自得。眾神共治,務取合天心者……過重使退,地記所受,姓名如牒,不得留止,處有空缺,下人補矣。」
五斗米道利用簿書錄籍,很有組織的管理宗教活動,卻觸犯官府大忌,被視為大逆不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個聰明人略作改動,說管理道民的教籍為副籍,官府戶籍為正籍,強調「道科宅錄,此是民之副籍」,拍拍朝廷的馬屁,下了台階,就化解了道教教制與政權法制的衝突。
東嶽廟係修建於元延祐六年(1319年),元至治三年(1323年)竣工,為張道陵第三十八代孫張留孫創建。因東嶽廟歷代都有修繕,故廟內的碑刻很多。最著名的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圖二)的〈張天師神道碑〉,又稱為〈道教碑〉,是趙體正楷大字的代表作,字體清晰飽滿,剛勁秀麗,章法布局如行雲流水,充分體現了趙體書法的藝術風格。而放在東嶽廟,與張天師的傳奇相得益彰。